返回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7章 彝伦堂下心学初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温启铭指尖捻着青玉笔的笔杆,他轻轻将笔搁进雕花紫檀木匣,抬眼看向秦朗时,眼角的细纹里都盛着期许:“你这趟回京城不易,国子监的学子们念叨你有些时日了——前日还有个新生捧着你之前的策论抄本,追着问‘秦学长的笔锋怎就这般扎实。明日上午,肯不肯去彝伦堂给他们讲一课?”
    nbsp秦朗连忙欠了欠身:“祭酒这话折煞晚辈了。晚辈不过是在幽州沾了些实务的尘土,哪里敢谈讲学?国子监的学子皆是经义底子扎实的栋梁,我在他们面前论策论,岂不是鲁班门前弄斧头,要被笑话的?”
    nbsp“这话说得见外了。”
    nbsp林夫子摇着竹骨蒲扇,动作慢下来,眼神里带着几分郑重:“你在幽州搞的可不是寻常手段,让学子们听听,比抱着泛黄的典籍死啃有用多了。”
    nbsp武夫子性子急,手里的茶盏往案上一放,发出“当”的一声轻响,震得案上的墨锭都颤了颤:“就是这个理!我营里那些兵蛋子,总歪着脖子说‘读书有啥用?能挡得住箭矢不成。你给他们讲讲,你在幽州的事,这可比我提着鞭子训十句‘读书有用顶用!”
    nbsp苏晨凑过来时,袍角扫过廊下的青苔,带起一点湿意,语气里满是兴味:“秦朗你就别推了。之前扬州大比,你的策论递上去,各书院的山长们当场就拍了案。我听说清清楚楚,白露书院的山长说‘这后生的眼界,可比案头的典籍宽多了。如今给学弟们开开窍,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nbsp陈源站在一旁,手里捻着算筹,指尖在案上轻轻点着,声音沉稳得像夯土:“前日还有几个新生围着我问,说读《汉书·匈奴传》时总琢磨不透——‘治边策究竟该重威还是重恩。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我说‘你们秦学长在幽州把这道理走通了,他们眼睛都亮了。你来讲这个,再合适不过。”
    nbsp林诗允拉了拉温清悠的袖子,后者正捧着《大陈律》看得入神,被拽得肩头一晃,才抬起头来。
    nbsp林诗允笑着打趣:“清悠妹妹前几日还跟我说,秦二哥讲经义最会‘剥茧抽丝,一句‘解经先解人,让她忽然就懂了《礼记》里‘礼者,理也的意思。正好让大家也见识见识你的本事。”
    nbsp温清悠的脸颊“腾”地泛起一层浅红,像被暮春的桃花染了色。她捏着书卷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泛白,却还是认真点头:“秦二哥讲的道理,从不是飘在天上的。上次你说‘解经先解人,我回去对着《大陈律》里‘贼盗篇琢磨了半宿,忽然就明白了——律法条文是死的,可犯法的人心里的缘由是活的。这话我记在心里,至今没忘。”
    nbsp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倒像是把秦朗围在了一片暖融融的期许里。他望着眼前这些或温和或爽朗的面孔,终究是苦笑一声:“诸位厚爱,晚辈实在受不起。只是幽州的事牵扯太多,细说怕是不妥……”
    nbsp话未说完,见林夫子的蒲扇停在半空,武夫子的眉头也蹙了起来,他心里一动,又补了句,“若一定要讲,晚辈倒想说说近来在幽州里琢磨出的一点浅见。算不得经义,不过是些踩过坑、摔过跤后悟出来的心得。”
    nbsp温启铭的眼睛倏地亮了,像被风拂过的烛芯:“哦?是何心得?”
    nbsp“晚辈想讲讲‘心学。”
    nbsp秦朗的声音沉了沉,带着几分笃定,“这不是哪家典

第437章 彝伦堂下心学初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