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理学祖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们现在要说到的这人正是最终导致君子党集体倒台甚至是导致庆历新政最终失败的重要推手——夏竦。
nbsp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在讲述夏竦同志这次大发神威之前我们还得先来说说这其中的前后整个过程,也就是夏竦究竟是为何要决定对朝中的君子们施展他的盖世神功。
nbsp我们最近一次提到夏竦还是他在得到枢密使的任命后前去赴京就任但却在皇宫门口被拒之入内的那件事。这可以说是夏竦生平的一桩奇耻大辱,他本来是兴冲冲地准备去枢密院当老大,可坏他好事的正是朝中的那些君子们。更让夏竦感到愤怒的是,当他回到地方任职后竟然又被那个后生小子孙拚在答辩状里给从头到脚地羞辱了一回。我夏竦好歹也是朝廷的元老,更是曾经位列两府的重臣,可如今竟然被你们这帮所谓的君子后生们公开羞辱,这口气我怎么能够忍得了?
nbsp正当夏竦怒火攻心之时,另一个人的出现以及这个人的所作所为让夏竦差点气得当场吐血而亡。这个人又是谁?他又干了什么事让夏竦怒不可遏?此人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但他的名字在儒家尤其是理学派那里却是如雷贯耳,就连理学宗师程颢和程颐以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都得管他叫一声祖师爷。他的名字叫做——石介。
nbsp石介(公元1005年—公元1045年),字守道,另字公操,兖州奉符人,出生于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后世因此而尊称他为“徂徕先生”,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的中榜进士。说到他的头衔简直是令人眼花缭乱: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者、经学家、文学家,理学先驱,而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更是曾写诗一首对其大加赞誉,诗云:堂堂世上文章主,幽幽地下埋今古,直饶泰山高万丈,争及徂徕三尺土。
nbsp能得到华夏几千年里不世出的一代大才子和大文豪苏东坡如此之评价,石介自然绝非等闲之辈。石介与当时的大儒胡瑗和孙复在后来被人合称为“宋初三先生”,这种说法其实不够准确,如果把他们称为理学三祖师其实要更为恰当。尽管那时候还没有理学这个说法,但理学宗师程颢和程颐以及朱熹都承认他们的学说和思想是继承于此三人。
nbsp单说石介。他的思想观点强调的是“民为天下之根本”,主张待民以仁,这一点与孟子的“君为轻,民为贵”同出一脉。但是,他也主张要独尊儒术,为此他坚决反对佛教和道教的学说,认为二者是“妖妄怪诞之教”。在文学上,石介对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派词人进行了严厉地批判。在他看来,西昆派诗词纯属吟风弄月的空洞之辞,尽是些奢靡享乐之音,他痛斥其为“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篡组”,更是指责西昆派词人的作品是在“坏乱破碎我圣人之道”。
nbsp我个人比较好奇的是,石介指责西昆派词人是在坏圣人之道,那么婉约派词人的那些莺莺燕燕之辞难道不是更有资格坏他的圣人之道吗?但是,石介不这样看,他对婉约派的宗师级人物晏殊和欧阳修却是大加赞赏。
nbsp有鉴于石介是当时的学术界泰斗级人物且他又在太学任教,因而他的这一套学说和看法在当时影响极大,以至于在当时的太学院里西昆体诗词以及杨亿和刘筠这些西昆派词人都是不能提及的,而佛道的学说和思想在太学里更是属于禁忌话题。
nbsp怎么样?通过石介我们是不是能够瞬间联想到理学家们那一张经典的“满嘴仁义道德、世间唯我独尊”的正人君子形象?单从这方面来说,程氏兄弟和朱熹把石介奉为理学的祖师爷绝对没有乱认祖宗,他们在根上就是一体的。
nbsp我们这里不准备对石介的思想和学说进行长篇大论地分析和讨论,之所以要在这里提到他只是因为我们想说一说他在官场上的一些作为。石介此生最大的成就无疑是在学术领域,但学术成就这个东西并不能让他衣食无忧,他的本职工作还是做官。我们借此机会看看这位伟大的理论家在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时候会有怎样的精彩表现。
nbsp石介第一次出彩是在赵祯刚刚亲政的时候。在那段时间里,雄性荷尔蒙无可抑制的赵祯整日流连于后宫且饮酒无度,甚至还通宵达旦地与歌舞鼓乐为伴。为此,石介上疏把赵祯给狂批了一顿,他在奏疏里根本没给赵祯留面子,甚至直斥赵祯就是个酗酒好色之徒。赵祯虽然没整他,可他在赵祯心里的这个目无君上的恶劣印象却是由此留下了,这也导致石介这一辈子都没有在官场混出个模样来,他最高也就做到了个国子监直讲,放今天顶死也就是中央政法大学或者是北大的一个教授。
nbsp石介虽然在仕途上被赵祯刻意打压,但这并不能消磨掉他对国事的热情和关注。忠君爱国且要以天下为己任,这是儒家学子和士大夫们的立身格言,石介自然也不例外。公元1039年,石介因父丧而回到老家丁忧,这期间宋夏战争爆发,整日忙碌于田间地头的石介曾作诗一首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平生读诗书,胸中贮经纶。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依锄西北望,涕泪空沾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如此可见,忧国忧民的石介同志此时是多么地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nbsp公元1042年,石介丁忧期满,枢密使杜衍向赵祯推荐他为国子监直讲,这一次赵祯倒也没反对,毕竟此时的石介早已是闻名内外的大学者。至此,我们要说的重点就来了。
nbsp第二年,赵祯改组两府,执掌朝政达二十余年的吕夷简被罢相,范仲淹、韩琦和富弼相继成为宰辅大臣,一直被石介所敬重的杜衍升任为枢密使,一代文学宗师晏殊以及同样是诗词俱佳且颇有盛德的章得象又同时出任宰相。此外,欧阳修、余靖和蔡襄等世所称颂的君子又被赵祯调入谏院任职,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让石介激动万分。吕夷简这个奸邪终于是下课了,而夏竦这个小人也在君子们的一顿打压之下魂断再入两府之路。石介举目望去,宋朝现在的两府重臣全都是他眼中的能臣和君子。如此看来宋朝的天空终于是拨开云雾见天日了,空前的盛世繁华已然在石介视线所及的远方骤然成相。
nbsp作为国子监的教授,作为举国闻名的高级知识分子,值此朗朗乾坤之下,石介觉得自己应该为此而做点什么,而他能做的就是发挥自己在文字功夫上面的特长作诗文以贺,放今天就是在微博上写一篇长微博或是在报纸上出一篇署名文章。毫不夸张地说,以石介的声名和他在学术界的江湖地位,他在当时的宋朝就是妥妥的一个拥有千万粉丝的大V,其影响力远超当代的王朔和李敖,他要是写一片文章绝对是人人争相阅览。
nbsp石介写的这篇文章名为《庆历圣德颂》,我们在此予以全文誊录(有兴趣的可以细看,没兴趣的直接跳过):于维庆历,三年三月。皇帝龙兴,徐出闱闼。晨坐太极,昼开阊阖。躬揽英贤,手锄奸枿。大声沨沨,震摇六合。如干之动,如雷之发。昆虫蹢躅,妖怪藏灭。同明道初,天地嘉吉。初闻皇帝,戚然言曰。予父予祖,付予大业。予恐失坠,实赖辅弼。汝得象殊,重慎徽密。君相予久,予嘉君伐。君仍相予,笙镛斯协。昌朝儒者,学问该洽。与予论政,傅以经术。汝贰二相,庶绩咸秩。惟汝仲淹,汝诚予察。太后乘势,汤沸火热。汝时小臣,危言嶪嶪。为予司谏,正予门闑。为予京兆,堲予谗说。贼叛于夏,为予式遏。六月酷日,大冬积雪。汝暑汝寒,同于士卒。予闻辛酸,汝不告乏。予晚得弼,予心弼悦。弼每见予,无有私谒。以道辅予,弼言深切。予不尧舜,弼自笞罚。谏官一年,奏疏满箧。侍从周岁,忠力尽竭。契丹亡义,梼杌饕餮。敢侮大国,其辞慢悖。弼将予命,不畏不慑。卒复旧好,民得食褐。沙碛万里,死生一节。视弼之肤,霜剥风裂。观弼之心,炼金锻铁。宠名大官,以酬劳渴。弼辞不受,其志莫夺。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实赉予,予其敢忽。并来弼予,民无瘥札。曰衍汝来,汝予黄发。事予二纪,毛秃齿豁。心如一兮,率履弗越。遂长枢府,兵政毋蹶。予早识琦,琦有奇骨。其器魁櫑,岂视扂楔。其人浑朴,不施剞劂。可属大事,敦厚如勃。琦汝副衍,知人予哲。惟修惟靖,立朝巘巘。言论磥砢,忠诚特达。禄微身贱,其志不怯。尝诋大臣,亟遭贬黜。万里归来,刚气不折。屡进直言,以补予阙。素相之后,含忠履洁。昔为御史,几叩予榻。至今谏疏,在予箱匣。襄虽小臣,名闻予彻。亦尝献言,箴予之失。刚守粹悫,与修俦匹。并
第130章 理学祖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