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理学祖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谏官,正色在列。予过汝言,无钳汝舌。皇帝明圣,忠邪辨别。举擢俊良,扫除妖魃。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上倚辅弼,司予调燮。下赖谏诤,维予纪法。左右正人,无有邪孽。予望太平,日不逾浃。皇帝嗣位,二十二年。神武不杀,其默如渊。圣人不测,其动如天。赏罚在予,不失其权。恭己南面,退奸进贤。知贤不易,非明不得。去邪惟难,惟断乃克。明则不贰,断则不惑。既明且断,惟皇之德。群下踧踖,重足屏息。交相告语,曰惟正直。毋作侧僻,皇帝汝殛。诸侯危栗,坠玉失舄。交相告语,皇帝神明。四时朝觐,谨修臣职。四夷走马,坠镫遗策。交相告语,皇帝神武。解兵修贡,永为属国。皇帝一举,群臣慑焉。诸侯畏焉,四夷服焉。臣愿陛下,寿万千年。
nbsp简单总结一下。石介在这篇文章里首先是对皇帝赵祯一顿马屁狂拍,然后逐次将晏殊、章得象、贾昌朝、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这些两府大臣以及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这些在谏院担任言官的君子一个不落地称颂和夸奖了一番,最后还展望了一下无限美好的未来。他的意思就是说大宋现在万象更新,皇帝励精图治且选贤任能,大宋在赵祯的领导下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再现万邦来朝四夷宾服的太平盛世。
nbsp大略一看这篇文章的内容其实很普通,这不过就是一篇典型的马屁文,但实则不然。石介在这里面称颂了一大群人,但同时他也痛斥了一些没有被他点名的人。且看这几句:“躬揽英贤,手锄奸枿。昆虫蹢躅,妖怪藏灭。举擢俊良,扫除妖魃。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这里的英贤和俊良当然就是被石介所称颂的那些人,那么,石介所说的奸枿、妖怪、妖魃和大奸又是指的谁呢?还能是谁?显然就是刚刚被罢免了宰相职务的吕夷简,另一个人就是眼看枢密使就要到手但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还被人给公开侮辱了一回的夏竦。
nbsp我这样说会不会让人觉得是在恶意揣测石介同志的心思呢?当然不是,胡乱指控别人是在犯口德,更会遭报应的。石介虽然没有在这篇文章的正文里对吕夷简和夏竦进行公开地点名抨击,但他在这篇文章的序言里却是白字黑字地写上了吕夷简和夏竦的大名。是的,这篇《庆历圣德颂》不但有正文,而且还有序言,而这序言就是石介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和背景。
nbsp序言部分我们就不作原文展现了,挑几句重要的:“拜竦枢密使,夷简以司徒归第,后乃用御史中丞拱宸、御史邈、御史平、谏官修、靖十一疏,追竦枢密使敕。天地人神,昆虫草木,无不欢喜。皇帝退奸进贤,赏罚之公也。”
nbsp相信看到这些应该就没有人会说我在胡说八道了吧?石介笔下的奸人正是指的吕夷简和夏竦。吕夷简被罢相的原因我们已经说过了,不是赵祯讨厌他,而是他的身体实在是无力承担宰相之重。但是,吕夷简前后为相二十余年,其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内外,所谓树大根深,这股势力着实不可小觑。夏竦就更不一样了,范仲淹和韩琦都曾是他的部下,且这二人也都受过夏竦的恩惠和提携,他俩都没有说夏竦是奸邪,你石介又何以口出恶言?
nbsp还有更令人感到惊悚的,石介这篇文章一出,就连此前的那些曾经担任过两府大臣而现在仍然在外地为官一方的人也被石介给映射了。这些人分别是知河南府的范雍、知青州的陈执中、知许州的王举正、知陈州的任中师、知河阳的任布甚至包括仁宗朝之前的那些如今还健在的两府重臣。这些人何曾得罪过你石介?即使你石介辩解说你没有映射这些人,可人家看到你这篇雄文会怎么想?这些人也是有门生故吏,如此一来,你石介岂不是在与全天下的绝大多数官吏为敌?
nbsp最关键的是,石介在这篇文章里将他口中的圣贤和能臣与上述的这些人划为了正邪不两立的两派,这无疑就是在给那些被他所推崇的人主动树敌。范仲淹等人现在正在致力于推行新政,他们要想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就必须要得到大多数官员的支持,他们必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否则这新政只能遭致失败。可石介都做了什么?他倒是骂得痛快了,也让自己本就“誉满天下”的名声更加响亮了,可他这样做让新政集团的大佬们如何自处?另外,既然你石介说这些人是奸邪小人,那么这些势力庞大的奸邪小人一旦抱团发起反击,你石介又如何自处?新政集团的那些人还能在朝堂乃至是官场有容身之地吗?
nbsp请恕我不敬,石介或许在学术上是个儒学宗师,他的学问和理论乃至于他的思想体系也确实足以让无数的人望尘莫及,可做学问和做人以及做事完全不是一回事,有大学问的人在将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变身为侏儒的案例数不胜数,而石介就属于此类。前面我们说郑戬是范仲淹的猪队友,石介在这方面其实也不遑多让。
nbsp石介这篇文章一处出,无数的官员都在骂娘,就连被他所称颂的那些人也是恨不得抽他几记耳光。韩琦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更是大惊失色,石介的所为让他大惑不解,他说:“天下事不可如此,如此必坏!”
nbsp作为石介早年在南京应天书院的老师,范仲淹对此也是深感震怒。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篇文章定然会给他以及新政招来祸害,他说:“为此怪鬼辈坏之也!”
nbsp与石介同为“理学三始祖”且与他亦师亦友的孙复此时也在太学任教,他在看完这篇文章后不禁不无担忧地叹息道:“石守道祸始于此矣!”
nbsp石介呢?他根本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我难道说错了吗?君子就该守道,正邪本就势不两立,黑白不可混淆一谈,这里面哪有什么妥协可言?
nbsp面对自己已然成为整个官场公敌的局面,石介坦然受之,既然你韩琦和范老师觉得我做错了,那我就不跟你们玩了。石介转而又盯上了富弼,大家都在说他做了蠢事,可这个富弼同志却一直沉默不言,看来富弼应该就是他的知音了。于是,石介随即又干了一件更蠢的事,这事甚至可以说是直接点燃了新政的失败以及整个君子党的集体倒台的导火索。
nbsp石介又做了什么呢?他其实只是给富弼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的内容却是相当辣眼睛。他在信里先是称颂了富弼的为人,然后又说他相信宋朝一定会在富弼等人的努力下走向繁荣昌盛,但最重要的是他在信里面勉励富弼要做宋朝的伊尹和周公。
nbsp周公的故事我们都熟悉,周武王在灭亡商朝后的第二年就死了,作为王叔的周公倾力辅佐年幼的侄儿周成王肃清内乱并定鼎四方。周朝前后立国八百年,周公居功至伟,堪称千古一相。伊尹则是协助商汤攻灭夏朝的军师加国相,在商汤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先后继位却都英年早逝,于是商汤的长孙太甲又继位为新一代的商王,但太甲因为年少轻狂遂屡屡违抗伊尹的意志,于是伊尹将其放逐到商汤的墓地去守陵墓,直到三年后伊尹才将已经被教化得懂事的太甲迎回国都重新做了商王。在这三年里,伊尹实际上就是商朝的国君,虽然他仍然以辅政大臣而自居。
nbsp石介的意思很清楚,他是想让富弼像周公和伊尹那样去辅佐赵祯。作为一个大学问家,石介这样说以及这样做可以说是从根上就错到离谱,这简直是一个不可饶恕和原谅的错误。
nbsp赵祯此时已经是三十四岁了,他跟年幼的周成王和少年天子太甲完全就不是一种类型,赵祯此时哪里需要什么周公和伊尹?这两个人说白了可是名副其实的大权臣,是可以随时将名义上的国君取而代之的人,富弼敢做这样的人吗?即使他想做,可他有那个能力和条件吗?
nbsp这里真的很难理解石介的脑筋回路。泱泱华夏那么多忠臣贤良,你石介为何就中意了周公和伊尹?姜太公不好吗?管仲不香吗?
nbsp可想而知的是,如果赵祯知道了这封信的内容,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你信不信赵祯会立马叫人把石介和富弼的脑袋都给摘下来当球踢?石介枉费了自己满肚子的学问,他就知道整日研究手里的那本《春秋》,可孔老师孟老师难道没在书里教你如何谨言慎行吗?他就知道教别人如何为人处世,可他又把自己的人生经营成了一个什么样?
喜欢。
第130章 理学祖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