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预生产型”歼10A[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所以,只好由其他人代劳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
nbsp对于常浩南来说,这种交付仪式,当然已经不陌生了。
nbsp只不过,倒还是第一次在蓉城参加。
nbsp12月的川省,虽然不是关外盛京那样的严寒,但湿冷的气候也让他一个北方人不太好受。
nbsp所以,在下飞机之前,常浩南还是特地披上了一件军大衣。
nbsp好在和当年第一次来蓉城的时候相比,如今他的专机可以直飞到132厂的黄田坝机场,省去了在地面上乘车折腾的麻烦。
nbsp当然,从另一个层面上,蓉飞集团这些年靠着卖歼7F赚了不少,也不至于继续拿当年那些在山路上恨不得随时能散架的杂牌越野车充数。
nbsp走下飞机之后,常浩南一眼就在舷梯下面不远处看到了负责歼10研发的“三剑客”——
nbsp薛炽夀、宋闻聪以及杨韦。
nbsp相比于上次见面,前两位都明显变得苍老了许多。
nbsp尤其是宋闻聪。
nbsp他在被召回来主持十号工程的时候,年纪其实就已经不小了。
nbsp到2001年这会,更是已经71岁高龄。
nbsp实际上,在歼10A研发的后半段,宋闻聪就已经开始逐步向身为副总师的杨韦转移项目的指挥权。
nbsp至于目前仍然在试飞的双座型歼10AS,则直接就是由后者挂名了总设计师。
nbsp三人分别上前,和常浩南或是握手,或是拥抱地打了一番招呼。
nbsp“走吧,我们去那边看看。”
nbsp简短的寒暄过后,宋闻聪抬手示意了一下不远处总装车间的方向——
nbsp在车间门口,正停着即将交付的那四架预生产型歼10A。
nbsp走在路上的功夫,宋闻聪就已经开始向常浩南介绍这次交付的大概情况了。
nbsp实际上,就算他不介绍,常浩南也是知道的。
nbsp眼前这批飞机的情况,跟歼11B的“小批量生产”略有些不同。
nbsp后者是在设计定型结束之后,为了加快生产定型进度,让厂方适应新型号的生产流程而进行的“少量多次”生产。
nbsp主要是为了迅速改进工艺流程,为后面正式的批量生产做准备。
nbsp算是一种甲方行为。
nbsp对于用户来说,技术状态和后面的批次一般没有区别。
nbsp但歼10A的这个“预生产型”,所处的阶段还要更提前一些。
nbsp它已经完成了设计定型所需的一切测试,但却还没有正式签发定型文件。
nbsp相当于让用户再用一用,看看是否有试飞过程当中还没被发现的问题。
nbsp如果有,那么在设计定型之前还有最后一次查缺补漏的机会。
nbsp例如在原来的时间线上,首次交付的预生产型歼10就没有主动中距弹的使用能力,起落架舱门也是两片式。
nbsp跟后来真正的量产型有所不同。
nbsp所以后来又进行了一次回炉,升级成了正儿八经定型之后的技术状态。
nbsp当然,眼前这四架歼10A,倒是没有这些问题。
nbsp霹雳12已经在上个月由歼8C和歼11B分别进行了靶试,以12发12中的成绩完成定型,首批量产弹甚至已经运抵了空1师1团。
nbsp歼10A尽管还没来得及进行实弹打靶,但在火控系统中,毫无疑问已经提前进行了兼容。
nbsp至于在这种情况下,为何仍然要搞“预生产”这一出,显然只是出于谨慎。
nbsp毕竟是第一种100%自研+国产的三代机。
nbsp走的稳当点总不会有错。
nbsp说话间,几人已经来到了厂房门口。
nbsp说实话,虽然歼10的升级方案几乎是由常浩南一手促成,但前世苗条版歼10给他留下的印象实在过于深刻。
nbsp以至于当站在这个丰满版歼10面前时,常浩南一度有点不真实感。
nbsp这四架飞机都没有刷五位数的机号,只是在飞机侧面用低可视度灰喷涂上了0104的战术编号。
nbsp至于挂载,则是转场飞行标准的两具副油箱——
nbsp由于内油量的极大增加,以及在机腹设置了一前二后总共三个接近于并列的武器挂架,因此蓉飞直接取消了这个位置容纳第三具副油箱的能力。
nbsp反正原本在机腹的也只是个800L的小号副油箱,对航程产生不了太大影响。
nbsp“这几架飞机是准备交付给……”
nbsp常浩南转过头来问道。
nbsp没有机号,就无法直接判断装备的单位。
nbsp杨韦指了指最靠外侧的04号机。
nbsp四名穿着飞行夹克的飞行员此时正围在一名挂着大校军衔的空军军官周围,应该是在听取任务部署。
nbsp“空44师131团,就是习惯在飞机上面画大红鹰的那支部队。”
喜欢。
第960章 “预生产型”歼10A[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