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2章 酱料多样,拓展销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家那品质大幅提升的“精品米酒”,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小范围内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nbsp无论是周先生那赞许的目光,还是赵四海那精明的商人眼中闪烁的异彩,都让张大山更加坚信,依靠《天工开物》的智慧,将寻常之物点石成金,绝非虚言。
    nbsp既然酿酒的路子已经初步走通,那另一项同样源自《膏液》篇、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技艺——制酱,自然也需要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nbsp目前,家里自制的黄豆酱,虽然因为用料实在、发酵得当,风味远胜市面上那些粗劣的酱料,深受家人喜爱,也偶尔能作为小礼物馈赠邻里。
    nbsp但张大山知道,光靠这一种口味单一的黄豆酱,想要真正打开市场,形成规模,还远远不够。
    nbsp市场需要的是多样化的选择,是独特的风味,是人无我有的“新奇特”。
    nbsp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天工开物·膏液》篇中关于“酱料”的记载。
    nbsp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以大豆、小麦、面粉等为主要原料的各种基础酱(如豆酱、面酱、酱油的雏形)的制作方法。
    nbsp更提及了在制酱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辅料(如香辛料、蔬果、甚至肉类),或者采用不同的发酵工艺,如复式发酵、不同酱曲的搭配,来衍生出风味各异、用途也各不相同的特色酱料。
    nbsp这些记载,如同一把钥匙,再次开启了张大山脑海中那座关于美食创新的宝库。
    nbsp他想起了前世那些琳琅满目的调味酱:香辣浓郁的豆瓣酱,鲜美醇厚的香菇酱,咸甜适口的甜面酱,甚至还有各种风味独特的肉酱、果酱……
    nbsp虽然以目前的条件,他不可能完全复制出那些现代工艺的酱料。
    nbsp但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风味搭配思路,却是可以借鉴和创新的。
    nbsp他决定,在现有黄豆酱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大胆的“产品升级”和“品类拓展”。
    nbsp这个想法,他首先与家里的“首席大厨”兼“品鉴官”王氏,以及心思活络、对口味也颇为挑剔的花儿进行了商议。
    nbsp“孩儿他娘,花儿,你们觉得,咱们家这豆酱,要是再加点别的味道进去,会不会更好吃,也更值钱?”
    nbsp“加别的味道?”王氏有些不解,“这豆酱本就是咸鲜的,还能加啥?”
    nbsp“比如,加点辣的。”张大山提议道,“俺看村里不少人都好那一口辛辣,咱们要是能做出一种香辣可口的豆酱,说不定会受欢迎。”
    nbsp“还有,咱们山上不是采了不少干香菇吗?要是把香菇切碎了,跟豆酱一起熬制,会不会更鲜?”
    nbsp“甚至……咱们偶尔打到点野味,除了炖汤,能不能也取一点点肉末,跟豆酱一起做成……肉酱?”
    nbsp他的这些想法,让王氏和花儿都听得眼睛发亮。
    nbsp是啊,光是黄豆酱,味道虽然好,但总觉得单调了些。
    nbsp若是能做出这些带着不同风味的“花式酱料”,那不仅自家吃饭更有滋味,拿出去卖,肯定也更有噱头。
    nbsp于是,一场围绕着“制酱多样化”的研发试验,便在张家那间已经初具规模的“家庭作坊”里,热火朝天地展开了。
    nbsp张大山是总设计师,负责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nbsp王氏和花儿则凭借她们对食材的敏感和丰富的烹饪经验,负责口味的调制和工艺的实践。
    nbsp石头也常常会凑过来,从“市场”和“卖相”的角度,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nbsp就连对发酵颇有心得的栓子,也会在制曲和发酵环节,提供一些有益的补充。
    nbsp他们首先尝试的,是“香辣豆酱”。
    nbsp张大山让石头去附近几个以能吃辣着称的邻村,用自家酿的米酒或者一些处理好的普通药材,换回来一些品质上乘的干辣椒。
    nbsp将干辣椒用石磨碾成粗细适中的辣椒面。
    nbsp再与发酵好的黄豆酱、以及炒香的豆豉、姜末、蒜蓉等辅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nbsp最后,用菜籽油小火慢熬,将各种味道充分融合。
 

第142章 酱料多样,拓展销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