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土法改碱[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方稷蹲在仓库门口,额头上沁出的汗珠顺着鼻尖滴落在手中的轴承上。五月的阳光已经带上了灼人的热度,晒得他后颈火辣辣地疼。
    nbsp但他顾不上这些,三架耧车的改造已经进行到关键阶段,今天必须完成播种器的调试。
    nbsp34;小方啊,歇会儿吧。34;
    nbsp一只粗粝的手递过来个粗瓷碗,碗里盛着凉茶。
    nbsp方稷抬头,看见张婶那张被岁月犁出沟壑的脸。这个平时连自己孙子都舍不得给糖吃的老太太,最近天天给他送茶水解暑。
    nbsp34;谢谢婶子。34;方稷接过碗,茶水有股淡淡的苦味,显然是特意加了清热的中草药。
    nbsp张婶没走,而是蹲在旁边看他摆弄那些铁件:34;俺家老头子说,等要是用上了你改的耧车,一天能播两亩半地,比往年快了一倍不止。34;她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34;自家腌的咸鸭蛋,你晚上就着糊糊吃。34;
    nbsp方稷刚要推辞,老太太已经把布包塞进他工具箱里,转身就走,脚步轻快得不像六十多岁的人。
    nbsp他捧着还带着体温的布包,炙热滚烫的回报之心,想起前世看到网络段子,你看这人对你好不好,你就看这个人肯不肯把他自己最缺的东西送给你,现在的年代,无疑粮食是所有人都最缺的。
    nbsp这些天来,几乎每个路过仓库的村民都会留下点什么,一把炒瓜子,两块红薯干,甚至是一小撮珍贵的白糖。
    nbsp在这个粮食紧缺的年代,这些微不足道的馈赠,却是他们能拿出的最大诚意。
    nbsp34;方大哥,方大哥!34;远处传来急促的喊声。李老栓的小孙子狗剩飞奔而来,赤脚踩在土路上啪啪作响,34;俺爷让你快去看试验田!34;
    nbsp方稷放下工具,跟着狗剩往北坡跑。
    nbsp远远就看见田埂上围了一群人,李老栓标志性的草帽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nbsp34;让让!让让!方大哥来了!34;狗剩像条灵活的小鱼在人群中穿梭。
    nbsp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方稷走到田边,顿时明白了大家为何如此激动——试验田的麦苗已经长出三叶一心,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着,比旁边大田里的麦苗高出半指,叶色浓绿,茎秆粗壮,完全没有大田里常见的黄叶尖现象。
    nbsp34;才二十天就长得这么旺盛!34;李老栓的声音发颤,粗糙的手指轻轻拨开一丛麦苗,露出下面疏松的土壤,34;你瞅这白根,扎得多深!大田里的苗子根都泛黄了。34;
    nbsp34;苗情不错。34;王大队长难得地夸了一句,蹲下来拨开麦丛,34;这分蘖比大田里早了五六天,要是全大队的地都能这样;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小苗旁边的土地。
    nbsp围观的村民发出阵阵惊叹。方稷蹲下身,拨开麦丛查看土壤状况。虽然撒过石灰的地块改良效果明显,但土层深处仍然能看到板结的痕迹。
    nbsp他抬头问道:34;老栓爷,仓库里石灰还剩多少?34;
    nbsp李老栓的脸色立刻黯淡下来:34;早用完了。就那点还是前年剩下的;他压低声音,34;王队长去公社要过,说是都调去修水利了。34;
    nbsp方稷皱起眉头。没有石灰,土壤酸化问题就无法根治,增产也就无从谈起。
    nbsp34;需要更多石灰。34;方稷直截了当,34;至少要1吨才能覆盖全村的耕地。34;
    nbsp王铁柱听到一吨心都凉了:34;1吨?那要多少工分换?再说现在到处都在学大寨修梯田,石灰是紧缺物资。34;
    nbsp人群沉默下来。方稷看着周围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
    nbsp张婶皲裂的手指,李老栓佝偻的背,狗剩瘦得凸出的肋骨...他们离吃饱饭只差一步之遥,不能卡在了最基础的生产资料上。
    nbsp34;或许;方稷突然想起什么,34;有没有别的碱性物质?比如草木灰?34;
    nbsp34;早些年用过。34;李老栓摇摇头,34;家家户户的灶灰都撒地里了,不顶事。34;
    nbsp方稷的大脑飞速运转。在现代农业中,石灰是最常用的土壤改良剂,但在没有工业化生产的古代,农民们肯定也有自己的土办法...
    nbsp34;石灰窑!34;他猛地站起来,34;附近有没有烧石灰的窑?34;
    nbsp王铁柱和李老栓对视一眼:34;二十里外倒是有个废弃的土窑,早些年烧过石灰。不过;
    nbsp方稷已经兴奋地打断:34;带我去看看!就算是废窑,说不定还能找到些残留的石灰石或者生石灰。34;
    nbsp第二天天还没亮,方稷就跟着李老栓和王铁柱出发了。三人各骑一辆自行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
    nbsp方稷的裤腿被露水打湿,黏糊糊地贴在腿上,但他顾不上这些,如果真能找到石灰,哪怕只有几百斤,也能解决燃眉之急。
    nbsp太阳升到头顶时,他们终于看到了那座废弃的石灰窑。窑体已经半塌,长满了杂草,但依稀能辨认出当年的模样。
    nbsp34;小心点。34;王铁柱拉住就要往里冲的方稷,34;这窑废弃十多年了,随时可能塌。34;
    nbsp三人小心翼翼地进入窑洞。里面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方稷点亮准备好的煤油灯,昏黄的光线下,窑壁上还能看到当年烧制留下的黑色痕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34;看那里!34;李老栓突然指向窑洞深处。一堆灰白色的块状物堆在角落,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
    nbsp方稷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用手指捻了捻那些块状物,然后兴奋地大喊:34;是生石灰!还没完全碳化的!34;
    nbsp王铁柱也激动起来:34;有多少?34;
    nbsp三人粗略估算,大约有三四百斤。虽然远不够全大队使用,但足够再改良二十亩田了。
    nbsp34;得想办法运回去。34;
    nbsp方稷却盯着窑壁出神。这边有窑大概率有矿
    nbsp他突然问:34;王队长,这附近有石灰石矿吗?34;
    nbsp34;后山就有。34;王铁柱指了指方向,34;怎么,你还想自己烧石灰?34;
    nbsp34;为什么不呢?34;方稷的眼睛在昏暗的窑洞里闪闪发光,34;这窑虽然破了,但修修补补还能用。如果有原料,我们自己烧石灰!34;
    nbsp回村的路上,三人兴奋地讨论着计划。
    nbsp王铁柱答应抽调五个劳力来修窑,李老栓则负责组织收集燃料。
    nbsp方稷在心里计算着烧制温度和时间,虽然没实际操作过,但理论上并不复杂。
    nbsp34;方啊,34;李老栓突然问,34;要是真烧出石灰,全大队的地都能像试验田那样增产吗?34;
    nbsp方稷没有立即回答,但看着老农期待的眼神,他郑重地点了点头:34;能,至少增产三成。34;
    nbsp李老栓的眼里突然涌出泪水。老人别过脸去,用粗糙的手掌狠狠抹了把眼睛:34;好,好啊...老婆子临死前,兴许能吃上顿饱饭;
    nbsp回村后,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
    nbsp当晚的社员大会上,王铁柱宣布了烧制

第4章 土法改碱[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