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 招贤纳士,风云汇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使君的《招贤令》贴到城南了!说不论出身,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领米三斗!”他手一抖,竹箸“啪”地断成两截。
    nbsp记忆突然涌上来——三个月前在洛阳酒肆,他遇见个穿青衫的年轻人,对方举着酒碗说:“郭兄可知,真正的大势不是兵马,是人心?曹操有虎豹骑,袁绍有河北粮,可他们缺的,是愿意替他们把政令传到每寸土地的人。”
    nbsp郭嘉盯着断成两截的竹箸,突然笑出声。
    nbsp他扯下墙上的《六韬》卷,塞进青布包袱,又把案头的算筹全倒进包袱角。
    nbsp出门时踢到门槛,他也不扶,只是大步往马厩走,边走边喊:“阿福!备马!去临淄!”
    nbsp长江上,一艘乌篷船正逆水而行。
    nbsp船头立着个赤膊大汉,古铜色的脊背被太阳晒得发亮,他拍着船舷吼:“艄公!再加把劲!老子要赶在曹操的兵到临淄前,把这对板斧献给刘使君!”
    nbsp长沙城外的铁匠铺里,七十岁的张师傅蹲在炉前,用铁钳夹起烧红的犁头。
    nbsp火星溅在他手背的老茧上,他却笑得眯起眼:“娃子们,把我那套铸剑模子收进木箱。临淄的招匠馆说能给匠户立谱,老子这把老骨头,还想再铸十把好犁!”
    nbsp临淄城头,陈子元扶着城砖远眺。
    nbsp晨雾散了,官道上像爬着一条灰黑色的长虫——那是投奔招贤馆的人群,有背着书箱的少年,有挑着工具箱的匠人,甚至还有几个裹着粗布头巾的农妇,怀里揣着自己编的竹器。
    nbsp可他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方才在城门口,他看见三个士子交头接耳,其中一个摸了摸腰间——那里鼓着块硬邦邦的东西,不像是书简。
    nbsp“军师!”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刘备的亲卫,“张将军说,张辽将军已点好三千步卒,正候在演武场,等您去训话。”
    nbsp陈子元转身,顺着亲卫的指向望去。
    nbsp演武场上,张辽穿着半旧的皮甲,正弯腰替身边的小兵系紧鞋带。
    nbsp小兵的草鞋绳断了,张辽解下自己的汗巾,仔细替他绑在脚腕上。
    nbsp晨光照在那方汗巾上,洗得发白的棉布里,隐约能看见“忠义”两个墨字。
    nbsp陈子元忽然笑了。
    nbsp他整了整衣襟,大步往演武场走。
    nbsp风掀起他的衣摆,露出腰间悬着的算筹袋——那是他穿越时唯一带来的东西,如今已磨得发亮。
    nbsp“告诉文远。”他对亲卫说,“让弟兄们把修屋的工具都带上。百姓的房梁歪了,我们帮着扶;灶膛塌了,我们帮着砌。”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演武场上列得整整齐齐的士兵,“记住,我们要的不是他们怕,是……”
    nbsp他没说完。
    nbsp因为他看见,张辽已经抬头朝这边望过来,唇角勾着抹极淡的笑。
    nbsp那笑里有他熟悉的东西——像极了当年在现代军校,队长拍着他肩膀说“小子,你这脑子,该用来护着点人”时的温度。
    nbsp风卷着《招贤令》的纸角,“哗啦”一声扑在城墙上。
    喜欢。

第17章 招贤纳士,风云汇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