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英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下江南钦差治水患 上条陈诸生献锦囊(4)[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学之诸生也在关心朝廷治水,心系国家大计,所言实属高论,这是夏原吉没有想到

    的。这样看来,国家治水之策,大得民心,他日一经号令,动员数万民工当不在话下了。

    一想到官府的努力,百姓真心的支持,夏原吉眉飞色舞,仿佛千军万马都已在他的指挥下

    运土砸夯了。

    “太湖上纳杭、湖、宣、歙诸州溪、浦、涧之水,下由白茆、刘家二港及大黄浦、范

    家浜入海,我等新‘三江入海之宏图比之《禹贡》虽稍有逊色,但在人工耗费上不知要

    节省多少!”

    夏原吉和袁复一唱一和,苏、松治水的思路已基本理出,李文郁心中细水微澜。他这

    个侍郎就是因知山川河流之典故被荐来协助原吉治水的,一路上餐风宿露,随原吉考察,于怎样治水也有一番想法,不过,他导循“三江”的办法更出奇,只是为平复地方有司们哀伤的情绪,才扯了些西施、范蠡的典故。现在看来,几个人治水的才华都不在他之下,

    尤其夏原吉,更不能小视。

    “在下以为,”李文郁看着原吉,他要言他人之所不及,语气中就有了些卖弄,“太

    湖流域地势,整体上西南高,东北低;而北、东两面临大江、大海处,又有慧山、荆南山、

    国山、龙池山、香兰山、虞山、福山、姑苏等山,从而使太湖成了锅底和两侧锅耳形的地势。”

    从山川地理上,他就比别人更熟识,更形象,“论及浙西诸郡,嘉、湖、常三府农田

    大多位於冈碛之地,下者少,高者多;而苏、松二府土田最居下流,大多位于低洼之区,

    山湖相间,高低田错落不规,下流不畅,必然罹患水旱之灾。夏公和袁少卿通达‘三江

    之意甚好,不过,那也只是‘鱼乡;而疏浚之外,高处冈碛之地建成塘浦,引江水灌溉

    农田,才有取之不尽的‘米乡啊!”

    文不按古,匠心独妙!果然与众不同,李文郁又把“米香”具体到了塘浦的规制上。

    众人在欣赏的同时,也感觉了他语气的慢意。

    在朝的人,尤其是原吉,素知他的为人,只用其长,并不在意他的什么抑扬顿挫,倒是刘观等知府们,颇不舒服,这就为日后李文郁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就在大家都以为李文郁已讲完的时候,突然又是一声高腔,“塘浦的操控之法,”他

    在继续,“就是设置闸门,否则,高处怎能节蓄湖水呢!有了闸坝,才能保淫雨涝时淅出

    而旱时有蓄。四时水源充足,农耕何困?至于低洼之地,亦需开浚南北之纵浦,导水入江;

    挑挖东西之横塘,以分泄水势。所出泥土修建圩岸,以保农田,偶有洪水,于农田何扰?”

    李文郁越说越兴奋,甚至有些忘形,全不顾众人的感觉。好在首领官夏原吉重的是德

    能,瑕疵之错得过且过,甚至在皇上面前也能给予掩饰,所以落了一个“海量”的雅号。

    刚来太湖时,原吉曾盛装约见了苏、松、嘉、湖等四个知府,很庄重地穿上了皇上御

    赐的金织衣。因为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谈话间,仆役上茶,战战兢兢来到原吉桌前时,

第11章 下江南钦差治水患 上条陈诸生献锦囊(4)[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