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话龙兴燕邸建首善 立东宫文武生龃龉(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r/>
“山东布政司奏,辖内部分州、府野蚕作茧,成方连片,一汪一汪的,寓意不浅啊!”
“野蚕成茧,衣被天下,”礼部尚书李至刚忙出班道,“此乃我大明丰衣足食之兆,皇上登基不足两年,连野蚕都赶来祝贺,足见陛下抚绥华夏乃顺天应民之举,可喜可贺!
臣请求率百官上表朝贺!”
三年靖难,永乐由藩王而承大位,知道自己在群臣、在百姓心中的位置,若没有几年
的风调雨顺和宽松之政,那股子劲扭不过来。所以,对诸般祥瑞,他虽相信,盼它们更多
甚至层出不穷,昭示他的君权为神授,但他却想在众人面前表现得满不在乎,一笑置之,
让大家实实在在看到和感受到他的民本君轻的坦荡胸怀。
“山东野蚕成茧,好事一桩,却也不过衣被一方。若普天之下,处处如此,四方百姓
皆饱暖而无饥寒之虞,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如古之大同之世,再为朕道贺也不晚。”
李至刚的提议虽没有被采纳,实见皇上心中还是高兴的,正好乘兴而奏,遂继续道:
“臣还有一个提议:我太祖肇建金陵,沿前代奠都之旧,又以龙兴之地凤阳为中都,两都
相举,遥相呼应,实为万世太平之虑。虽是两都,距离太近,于国家长治久安也有不便。臣琢磨着,北平为皇上龙兴之所,山川形势皆为陛下所兴,也宜建为首善之区,充实民众,
招徙商贾,繁荣工商,以为北都。三都并立,南北相衔,则国之根基固也!”
永乐眼前一亮,长髯微颤,露出了一丝发自心底的却让人不易察觉的满意。北平是他
的福地,没有北平,恐怕就没有他的今天。那深邃静谧的大元皇宫,那朴实无华的小民百
姓,那古老幽静的燕京街巷,那雄伟壮丽的燕山山脉,那是他二十多年由稚嫩而雄武的印
证,是让他永远魂牵梦萦、割舍不去的故园。他何尝不想名正言顺地把这个龙兴之地规制
得一如南京?何尝不想给它冠上个“京”的名字,但他刚当皇帝,条件不具备,时机也不成熟。处理那些冥顽的建文遗臣已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大波之上再说一件董建北平的大事,会不会第二次炸窝?所以,建北平为北京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却深深地藏在心里,孕育
着,培养着,一旦足月,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出来。
今天居然有大臣率先提出,实出他的意外。他满意地看了看李至刚,轻轻点头,却不
急于表态,而是狡黠地扫视着两班的文武大臣,尤其是新归附的文臣,看他们的反映。
李至刚之言,犹如一团点燃的火药塞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了一连串无声的爆炸,
众人猜疑着,琢磨不出是他李至刚自己弄出的歪点子,还是皇上授意的,怎么表态呢?大
家低着头,用余光相互打量着。建一个新京,那要多少人力物力,就是挂个名,以北平现
在的境况也够吃力的。
太祖时,就因为选京的问题没少花了心思。做吴王时,虽老早就确定了金陵这个老据
点,但总觉建都江左多有不便。考虑过北平,有人说辽金元等蛮夷居燕京已数百年之久,
旺气飘零,王气已尽。考虑开封,但那儿离黄河太近。还就怪了,太祖即位,黄河多次决
堤,而每一次都危及开封,不得不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至洪武末年,还在考虑关中,令
太子朱标代皇帝到陕西巡视,很不幸,太子第二年就病死了,实在是个晦气之地。太子回
来说,关中一带有十个大小王朝先后在长安、咸阳建都,关中的山岭河汊颇多帝王将相之
冢陵,举目四顾,阴气绵绵。谁愿把都城建在陵寝之上?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太祖从此
再不提选址迁都的事,也不愿臣下再提此事。
十几年过去了,眼见着金陵城一天比一天繁华,大家的心已在应天府沉稳下来,谋一
些长久之计的营生,礼部尚书李至刚突然旧话重提,爆出个肇建北平、以北平为京的倡议,
实在是出乎众人意料。偷眼斜睨高高在上的皇帝时,那是殷殷的期盼和充满希望的眼神,
眼神中分明饱含着高瞻远瞩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实在是居高临下俯瞰的缘故,以矮他御座
一大截的列位臣工正常的思虑,谁也虑不到他那样的高度,唯一能附和的,那就是奉迎。
第3章 话龙兴燕邸建首善 立东宫文武生龃龉(2)[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