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世边军一小卒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2章 弹劾之声如潮[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终于,他将目光转向文官班列最前方,那位面容清癯,不动如泰山的老者——内阁首辅崔开济。
    nbsp“崔卿!”
    nbsp皇帝的声音平淡无波,“群臣所奏,弹劾赵暮云之事,你…有何看法?”
    nbsp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崔开济身上。
    nbsp这位三朝元老,素以持重老成、不偏不倚着称。
    nbsp他缓缓出列,步履沉稳,对着皇帝躬身一礼,声音苍老却清晰:
    nbsp“回陛下。老臣以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乃古训,亦是治国之道。”
    nbsp“赵暮云校尉自镇守朔州等府以来,平定叛乱,收复失地,驱逐鞑虏,功勋卓着,此乃有目共睹。”
    nbsp“朝廷若对其无端猜忌,恐寒了边关将士之心。”
    nbsp他这番话,让那些弹劾的官员脸色微变。
    nbsp但崔开济话锋随即一转:
    nbsp“然则…今日朝堂之上,群情汹汹,弹章如雪。”
    nbsp“顾大夫、陆尚书等所言,虽无确凿铁证,却也非空穴来风。”
    nbsp“赵校尉在边关行事,确有过界之处,授人以柄。”
    nbsp“若朝廷对此置若罔闻,恐难平息物议,亦难安百官之心。”
    nbsp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句:“老臣愚见,陛下当慎重考虑,既要保全功臣,亦需…平息众怒。如何两全,还需陛下圣心独断。”
    nbsp真是老狐狸,不粘锅!
    nbsp这番话,说了等于没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既肯定了赵暮云的功劳,又没否认弹劾的“合理性”,更没给出具体解决方案,只把皮球踢回给了皇帝,典型的老官僚“和稀泥”之术。
    nbsp然而在当前的局势下,这番话反而显得“公允”,让激进的弹劾派和潜在的保赵派都暂时找不到反驳的点。
    nbsp永昌帝微微颔首,似乎对崔开济的“公允”表示认可。
    nbsp他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忧色”,声音也带上了一丝“沉重”。
    nbsp“首辅所言,老成谋国。朕亦知赵卿劳苦功高。然则…”
    nbsp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诸卿只道要召他回京,可曾想过,朔蔚边关,乃我大胤北境门户!”
    nbsp“李金刚虽退守岐山,然元气未丧,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更遑论北狄鞑虏,虎视眈眈!”
    nbsp“若此时将赵暮云调离,边关无帅,万一鞑子趁虚而入,铁蹄南下,生灵涂炭…”
    nbsp“此等干系,谁来承担?”
    nbsp皇帝这一问,直指要害。
    nbsp那些刚才还慷慨激昂要求立刻抓人的官员,顿时有些哑火。
    nbsp边关安危,兹事体大,谁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调走赵暮云就没事。
    nbsp短暂的沉默后,一个声音响起,是兵部右侍郎,他显然早有准备:
    nbsp“陛下圣虑深远!边关重地,确不可一日无帅!”
    nbsp“然赵暮云既需回京自辩,边关防务亦不可松懈。臣保举一人,可暂代朔代防御使之职!”
    nbsp他提高声音:“西京防御使张忠芳将军勇冠三军,忠义无双,于西京之战中救回汉王殿下,功勋卓着!”
    nbsp“其麾下西京劲旅,亦是百战精锐!”
    nbsp“由张将军移镇朔蔚,暂领防务,必能震慑宵小,保境安民!待赵暮云事毕,再行定夺不迟!”
    nbsp“臣附议!张将军确是良选!”
    nbsp“张忠芳久在边关,熟悉军务,定能胜任!”
    nbsp立刻有数名官员出言附和,显然这个“替代人选”是他们早已商量好的。
    喜欢。

第332章 弹劾之声如潮[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