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史时空多元宇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魏文帝帮助刘封,汉吴两国再结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章武三年七月一日,白帝城钟声再响。

    太常率百官齐聚朝堂,太史宣诏——“奉天承运,大汉太子刘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是为建兴元年。”

    朝臣山呼万岁,诸葛亮身披朝服,率文武百官拜于殿前,宣读先帝遗诏,天下归心。

    刘禅坐于高台之上,神情紧张而稚嫩。岁不过十七,稚气未脱,却必须扛起大汉江山。好在他知道,在他背后,有一个人叫诸葛亮。

    而就在即日,诸葛亮下令一道重要政令:调刘封离开成都,前往梓潼郡任太守,旧部一律分遣入卫、蜀中诸郡,不得再集一处。

    此令一下,满朝皆惊,军中尤甚。刘封虽非皇室血脉,但多年功勋显赫,实为军中旧将之魁。他本人得令之后面色铁青,却无从反驳。

    “丞相好手段。”刘封冷笑,面对前来宣旨的王平,他只说了一句,“终有一日,我会回来的。”

    王平拱手回道:“若君心怀社稷,当效忠天子;若图逆行之事,王法不容。”

    刘封没有说话,转身骑马离开。

    而在几千里之外,洛阳城中,曹魏皇宫传来爆发般的大笑。

    曹丕,魏文帝,曹操次子,踞中原已三年,终于等来一个天大的消息——刘备死了。

    “此天赐良机也!”曹丕猛拍几案,起身大笑:“刘备一死,幼子继位,孤若不乘势一统江山,更待何时?”

    贾诩却不动声色,依旧沉稳地拱手道:“陛下不可轻举。诸葛亮尚在,蜀中人心未散,若强攻则中其计。”

    曹丕皱眉:“你是说……他料到我们会动?”

    “孔明之智,通天彻地。”贾诩继续道,“他早已识破局势,必会先稳内政,再图北伐。若我方贸然兴兵,正合其意。”

    这时,司马懿缓步上前,语气不疾不徐:“陛下若真想破蜀,无需亲征,可暗中立一傀儡。刘封此人,正合此用。”

    “哦?”曹丕双眼一亮,“你是说……我们扶持刘封篡位?”

    “是。”司马懿点头,“以使者为名,派密使联络刘封。蜀中若乱,孔明心力分散,北伐也无从谈起。”

    曹丕拍案:“善!司马懿之计,正合我意。”

    贾诩仍皱眉:“臣以为辽东公孙渊之势未稳,北方有忧,此时若兼谋南伐与内乱,恐一失俱失。”

    曹丕冷哼一声,终是挥手:“辽东此事暂且作罢,先遣密使接触刘封为先,不动兵,不露形。”

    司马懿应诺,退下。贾诩目光沉重,内心隐隐不安。

    而在江东,建业城,吴国皇宫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孙权端坐殿中,听完刘备去世的消息后,并无喜色,反而微微叹息。

    “当年赤壁之盟,刘备、周瑜、朕三分天下,共抗曹魏。如今汉中王辞世,唇亡齿寒矣。”

    殿下众臣多沉默。陆逊低头不语,夷陵之战虽胜,但也让他彻底失去蜀汉信任。他深知此时若贸然言和,难获接纳。

    孙权环视群臣:“朕意欲修好蜀汉,共抗曹魏。诸位,有何人愿往西蜀,通好两国?”

    片刻沉寂。忽听一人拱手道:“臣愿往。”

    是虞翻。

    虞翻曾任南郡太守,为人刚直,敢言敢为,亦与蜀人素有旧识。此番自请出使,众臣虽惊,却也无人反对。

    “好。”孙权颔首,“朕命你为正使,带国书一封,赴蜀汉见丞相诸葛亮,言明本国愿与蜀再修旧好。”

    “臣领命。”

    国书很快拟好,大意为:“昔日赤壁共战,恩义犹在,夷陵之事皆是误会。今先帝已逝,吴蜀之情不应终结。曹魏图谋不轨,合则两利,分则两败。愿共执犁锄,再联西东。”

    虞翻披使节袍,带礼数厚重,率队百余人,自建业启程,西行入蜀。

    十日后,成都。

    诸葛亮站在府内,看着日升东岳,心中棋局渐显清晰。

    他已分封刘封,按下内乱苗头。

    他知道魏国不会无动于衷。果然,探子来报,有密使曾潜入梓潼方向。

    他也知道东吴若有诚意,必派人前来通好。正如今日城门所报:“吴使虞翻,已入成都。”

    “北伐之前,需理清所有变量。”诸葛亮低语,目光沉稳如铁,“曹丕,你想搅局,我偏不让你如意。”

    北伐的大幕尚未拉开,三国之间,风起云涌。

    刘禅刚登基,蜀汉内忧未解;曹魏试探,东吴试和,一场新的权力角逐,就此开始。

    建兴元年八月一日,蜀中梓潼郡的夜,沉重而闷热。

    刘封独坐营帐,眼前的蜡烛燃烧静默,一如他被远调后的心境——愤懑、憋屈、焦躁。他曾在汉中立下战功,又是刘备义子,理应在成都为相,但如今却被削兵权,边缘化处理。

&

第2章 魏文帝帮助刘封,汉吴两国再结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