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湖随笔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麦收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翻车,那不是挨训斥就是挨木叉揍的。那时候最怕过麦天,麦天最怕踩车,倒不是怕挨木叉,主要是踩车弄得身上满是麦芒,加上出汗,浑身都是刺挠和痒痒,让人难受无比。大人们费了好大劲儿装好了车,就该拉回家去了。大人前边拉,小孩子就在后边用叉推着。推的时候还有个任务就是看着不能让车歪了,因为车轱辘走在坎坷不平的生产路上,装满了麦子的高高车身会来回摆动,说不定哪会儿就有倾覆的可能。小心翼翼地一路护送,总算把麦子拉回来了。如果是当天有时间,就会把麦子卸下来摊在场上晒。晒过一个中午,麦子也就晒焦了,下午大人们就能套上骡马或者牛驴碾场了。那时候爷爷还健在,他就套上喂的两头牛,拉着石磙在场里”咿呀咿呀”地转圈儿。他手牵缰绳站在场中间,扬着鞭子”唔唔”地吆喝着。约摸着半个钟点的功夫,这上边的麦子已经碾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就要翻场了。翻场就是用叉把一场的麦子翻过来,好碾另一边,两边都碾过之后才好。打麦子的最后一个工序就是收场,大人会把麦秸挑出来堆成麦秸跺,剩下的麦粒用翁子隆成一大堆,这麦糠和麦粒堆在一起就叫文堆,暂且用塑料薄膜盖在场上。白天忙活了一天,这时候也基本都到晚上了。累了一天的母亲已经做好了晚饭,一家人也到了开饭的时候。至今仍然记得很清楚,手端着饭碗往嘴里扒拉着饭,眼睛几乎都睁不开了,有时候甚至都朦朦胧胧地睡着了。

    翌日早上大人们会早早起来扬场。所谓的扬场,就是借助风力,把麦粒和麦糠分离开去。农谚说的好:早上起来去扬场,有风无风只管扬,说的就是早晨一般都会有风,是扬场的大好时机。这时候至少需要两个人,一个挥掀去扬,一个要打掠儿。扬场和打掠儿都是要技巧的,一般扬的要尽量开些,好让风把糠吹走;打掠儿要轻要快,要趁扬起的麦子落下的空档儿,用扫把把没碾掉的麦穗掠出去,是为余子。余子再经过碾压分离,就可以分离成麦粒和麦糠了。农村人一般都喂的有鸡,如果图省事,余子很多时候都用来喂鸡吃了。

    记得那时候爷爷喂了两头年,牛吃的麦秸总是不够。为了多剩点麦秸,后来就不用镰刀割麦了,因为割过的麦茬高么。那用什么呢?就买来了铁铲子,磨得锋利无比些,用又直又长的木杆子装上铲子,贴着麦子的跟部顺着麦垄来戗。这样一来,不仅麦秆全部收获了,就连地上也是干干净净的了,秋种也就更方便了,可谓是一举两得了。

    那时候收麦大概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因为每家每户都有几块地,所以都要忙上一周甚至十来天的功夫,才能称之为麦罢。而如今呢?麦收全部都是收割机了,人们只需要等在田间地头,十来分钟的光景,几亩地也就收完了,人们只须把干净的麦子装到袋子里拉回家即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机械化的收种早已替代了传统的收种模式,那个手持镰刀割麦子的镜头已经永远定格在了时代的记忆里一去不复返了。残存在脑海深处时时让人惦念的终究是那份缠绵的乡愁,无论何时何地,到了杏儿黄的时节,总会莫名地想起那段难挨的日子。难忘的麦收记忆,难忘的孩提岁月,难忘的夏收童年!喜欢南湖随笔请大家收藏:

麦收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