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8章 危言耸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以它的危害程度很高......除治难度极大......”
    这是接下来陆时羡要说的内容。
    但根据实验数据获取信息,得到最后的结论是科研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因此,会议室里的一众学者都皱起眉头,基本都开始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之中。
    陆时羡并没有使用什么华而不实的词汇。
    就自然科学学界而言,真实的数据远比花哨的言语更有力量。
    此时,坐在席中的一位老教授颇为好奇地向他发问,他戴着老式眼镜,年岁颇大但精神矍铄。
    “这位小同志,根据我的了解,国内关于米国白蛾的研究已经比较成体系了,虽然研究成果丰硕,但结论能达到分子层面的并不多。”
    “你的数据从何而来?居然这么精确?”
    说完,他可能觉得自己的话容易引起误会,于是又补充了一句。
    “不过你不要误会,我只是有点好奇。”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的人都注意到这个问题。
    当然,并没有人怀疑过其真实性。
    编造如此具有逻辑性以及体系性的数据和结论并非一时之功。
    而这个事件事发突然,就连他们也只是被临时通知。
    所以他们实在想不出陆时羡有任何作假的可能性。
    陆时羡闻言,低头目光在席卡上一瞥,原来是来自南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陈博林教授。
    这才心道原来是同行,真的很敏锐啊。
    虽然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但尚处在2013年的国内,此时真正进入分子时代的研究领域并不算多。
    除了特殊际遇以外,几乎都是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来发展的。
    一般而言,是不会轮到这种生物的。
    毕竟除草都有除草剂,除虫还能没有除虫剂?
    一点除虫剂一打,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我国对这种生物进行防治研究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1984年,但真正得到重视的还得是某个时间点。
    坏就坏在,这种生物在2005年在燕京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灾害。
    当时全国的热点就汇聚在三年之后的全球盛会上,如何保障燕京的园林美化绿化以及生态环境安全,如何无公害处理这种害虫成了摆在桌面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于是它很荣幸以一种害虫的身份登上了华国最高权利机构的“通缉单。”
    经过这么一回经历,可以说国内对于米国白蛾的了解真的算是深入了。
    陈博林教授恰好就是对这种生物颇有研究的人,不然也不可能被邀请过来。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察觉到陆时羡刚刚的结论如果是真实的话,那这个研究进展就会比国内领先不少。
    不过,这确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于是,陆时羡直截了当地解释道:“我在研究生阶段曾以交换生的身份进入过UCD植物病理实验室,当时机缘巧合接触到了他们在病虫害领域上的一些研究成果。”
    这句话说出来,后排的几个研究生基本没啥特殊反应。
&

第368章 危言耸听[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