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4章 甲午条约出炉,舆论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情报参谋抱着一捧情报,走到沙盘边缘,
    nbsp“这里,大概有三百人,应该是一个中队。”
    nbsp“这个镇子上有一百多人,老百姓说有两门炮,但侦察兵没能找到。”
    nbsp“这里有一个联队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随着一个个旗子被插上沙盘,局势变得越来越明朗,王福生也越来越疑惑不安。
    nbsp所有的情报都显示,东瀛已经完成了对闵军的陆上围堵,但双方最近处从之前的数百米,变成了十公里。
    nbsp相当于东瀛人凭空让出了一片缓冲区。
    nbsp而且兵力开始分散,看起来在加固合格交通线的防御。
    nbsp和之前重兵集结,要主动进攻打大仗的样子,完全不同。
    nbsp要知道闵军才是登陆者,按照正常的逻辑,东瀛应该会处于攻势,把闵军推下海才对。
    nbsp之前就是这样。
    nbsp东瀛都没准备好,双方就爆发了多次局部交火,就是想趁闵军立足未稳反推。
    nbsp“这群倭寇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在等什么?”
    nbsp王福生不明白。
    nbsp“在等待援军?可是,他们有援军,我们也有。”
    nbsp参谋官双手撑着桌子,也看不懂,
    nbsp“从军事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是违反常识的,会不会是另一些方面出来变数?”
    nbsp“我们要不要攻一下试试?营一级的小规模进攻。”
    nbsp王福生都要同意了,但下令之前又改变了决定:
    nbsp“先不管它,既然它们给我们时间,那我们也别客气。”
    nbsp“继续加固工事,想办法从威海卫拆几门岸防炮过来,把这里的情况向大人说明,请求下一步指示。”
    nbsp王福生也觉得变数可能在战场之外,所以决定先请示一下再说。
    nbsp……
    nbsp“割地、借兵,朝廷真大方啊!”
    nbsp汤潇逸面无表情的将电报扔在一旁,起身背着手,走到窗户边。
    nbsp窗外院子里,假山奇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nbsp“大人,朝廷这是准备对我们下手了,看来在鲁地的手段还是激进了些。”
    nbsp刘一鸣忐忑的看着汤潇逸。
    nbsp汤潇逸摇了摇头:
    nbsp“激进吗?”
    nbsp“新兵征了多少了?”
    nbsp徐希颜一步踏出,站到刘一鸣身前:
    nbsp“之前我们先把土地分给了现有的士兵,下发了三十万亩左右。”
    nbsp“目前土地收缴还在继续,预计最终不会低于千万亩,足够授百万大军。”
    nbsp“正式征兵只有三天,目前只收了三万人,有些仓促。”
    nbsp“但据估计,踊跃报名者有数百万人,即便按照最严格的标准,也能拉出数十万人。”
    nbsp“效果很好!”
    nbsp其实鲁地人是不太信会分田的,但奈何闵军也会做事。
    nbsp不仅立功的部分闵军分到了一块地,参与威海卫战役战死的清军也发下了土地。
    nbsp另外,闵军还在鲁地搜集信息,准备给参加此次对东瀛战争战死、杀敌立功的清军分地,这些都是明面上宣传了的。
    nbsp闵军分到地了还没让人觉得啥,但鲁地本地人分到地了,那可是让人看的清清楚楚。
    nbsp鲁地人本来就多,各种地主官僚和贵族占据了大量耕地,本来就过得辛苦。
    nbsp不然就不会有闯关东了。
    nbsp五年,十亩地,战死了有二十亩。
    nbsp二十亩呀!一个五口之家一辈子都攒不到。
    nbsp征兵处刚摆开,立刻就被着急报名的人淹没了。
    nbsp“给他们进行为期七天的简单军事训练,然后让他们负责剿匪、维护地方安定,进一步清算地主官僚。”
    nbsp“三万人,应该够了。”
    nbsp“在鲁地征兵……二十万吧,让他们一边训练一边屯垦。”
    nbsp汤潇逸摸了摸光秃秃的脑门儿,再等几个月,就有四十多万兵马了。
    nbsp“大人,那朝廷那边?”
    nbsp刘一鸣忐忑的问道。
    nbsp他也没想到,朝廷的反应这么大。
    nbsp“发一通通电,闵浙总督兼船政大臣、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反对朝廷签订此条约。”
    nbsp“这是卖国条约,谁敢签,谁主张签,就是卖国,就是汉奸,当天下共击之。”
    nbsp“鲁地巡抚意图投降,阻挠战事,闵军不得已,接管鲁地,接管北洋舰队。”
    nbsp“请朝廷下旨斩鲁地巡抚狗头,抄其家,灭其族,以儆效尤。”
    nbsp“闵军将与东瀛血战到底。”
    nbsp“大概就是这些内容。”
    nbsp汤潇逸想了想,事到如今,也该开始搞舆论战了。
    nbsp得益于之前东瀛人的挑拨离间,汤大人在民间的声望不低。
    nbsp这个说法,会让中间派有所保留。
    nbsp汤潇逸是想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但条件不允许。
    nbsp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nbsp他手里没人才,打下来后,也只能任用旧官僚治理。
    nbsp用上旧官僚,最终还是会发展成另一个清国。
    nbsp那不白打了吗?
    喜欢。

第194章 甲午条约出炉,舆论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