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章 东学爆发,开始最后准备[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起。”
    nbsp“不论是规模更大的,还是更正规由官军主导的,都发生过,这一次会演变的更严重?”
    nbsp汤父疑惑的看着他。
    nbsp东瀛攻台,北洋调战舰前来支援,走到半路半岛出事,又被召回。
    nbsp所以汤父了解一些。
    nbsp“您也说了,十年内爆发三十起,平均一年三起,算得上狼烟四起了。”
    nbsp“我也不能确认,但东瀛窥视半岛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nbsp“去年十月,东瀛吉野号回国后,舰艇吨位已经超过北洋,且大多为不满十年舰龄的新锐战舰。”
    nbsp“根据我得到的消息,由东瀛建造的三景舰最后一艘、以及一艘3000吨级钢制巡洋舰即将建成。”
    nbsp“力量对比已经完全失衡。”
    nbsp汤潇逸吸了口气,去年底,北洋正式从东亚第一舰队的位置上被挤下来。
    nbsp除了没有大型铁甲舰,海军力量对比上,东瀛已经全方位超过清国。
    nbsp“东瀛狼子野心,确实不可不防,应该如何?”汤父一听,立刻赞同。
    nbsp之前不觉得,但巡抚台澎后,对东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nbsp英吉利等洋人过往主要为了做生意,而且因为人种原因,即便想做生意也不容易。
    nbsp而东瀛是四处渗透,买通官僚,处处掣肘汤父。
    nbsp“岳父,加紧福星号巡洋舰的建造,三班倒,人停机器不停,尽快建成。”
    nbsp“各种零件也尽快购买,一旦开战,物价飞涨不说,还不一定能买到。”
    nbsp汤潇逸说完又看向汤父,
    nbsp“爹,找几个地方给我练兵用,最好靠海,不允许普通人靠近,那些无用的绿营该裁撤就裁撤。”
    nbsp“另外,得委屈一下您,假装不反感东瀛,摸清楚那些人和东瀛人关系好。”
    nbsp“另外,我还需要您二人给授权,之后我要购买的东西,都要放在船政和台澎名下。”
    nbsp有些东西没人背书,没办法正常大量购买。
    nbsp例如一支枪,二三十两的到岸价格,普通人买就买了。但一万支呢?你敢买,人家不一定敢卖。
    nbsp不是说不想挣钱,而是走私风险太大,没有绝对利润是不行的。
    nbsp那一支枪,就得涨到五六十甚至一百两。
    nbsp汤潇逸有人背书,巡抚,一省最高军政长官。
    nbsp船政大臣,理论上主管清国一切和造船相关的事务。
    nbsp有人背书,才能走正常路子,他才好放开手脚干。
    nbsp…………
    nbsp正月十六,元宵节刚过,汤潇逸就来到了泉州大营。
    nbsp并把刘一鸣叫来了。
    nbsp“一鸣兄,我想让你回来帮我。”
    nbsp汤潇逸直接开门见山。
    nbsp刘一鸣意识到有情况了,起身拱手:
    nbsp“一鸣能有今日,全靠大人提携,大人但有所命,无有不从。”
    nbsp汤潇逸起身,一手拉着刘一鸣的手,一手拍他的肩膀:
    nbsp“好!一鸣兄,我也不跟你客气,也不会亏待你,你回去就任船政提调。”
    nbsp“造船那一块,看着别让效率掉下来就行了,重点是枪炮厂。”
    nbsp“枪炮厂是由并入来的机器局改来的,我进口了几套设备,理论上具备自产子弹炮弹的能力,但需要你去调教。”
    nbsp“我会拨款一百万两给你,其中六十万用来扩大生产线,再次扩大产能,剩余四十万用来购买材料。”
    nbsp“时间紧迫,我们只做部分易损零件和弹药生产。”
    nbsp机器厂一并进来,汤潇逸就开始改造了,但缺乏人手,速度不快。
    nbsp而且技术不是难题,比如无烟火药生产什么的,汤潇逸轻松就点开了,但量产不是有技术就行的。
    nbsp让汤潇逸一个人上,24小时不停歇,一年造出来的还不够一艘战舰消耗的。
    nbsp“大人,短期内扩大产量要熟练工,能不能调您的船厂空出来的部分机械工人,以及艺圃那边的学员给枪炮厂?”
    nbsp刘一鸣没有质疑,只是提出了一个小要求。
    nbsp“可以,但青州船坞即将开始三班倒,不能影响他们造船……艺圃那边你也抓着,另外钱不是问题,你看能不能招揽一些熟练工人。”
    nbsp汤潇逸也知道是人手问题,但这些年他已经很努力的培育人手了,也不够用。
    nbsp现在只能,挖人了
    nbsp……
    nbsp送走刘一鸣后,汤潇逸叫来了船政银行行长黄鑫浩。
    nbsp“大人,银行现放贷出去二千六百万两,账上存银二千六百余万,实际有现银五百余万。”
    nbsp“接下来三月,有九百万两贷款到期,连本带利,应能回款一千一百万左右。”
    nbsp黄鑫浩简单说了一下,汤潇逸看了看账本,点了点头。
    nbsp船政银行的业绩不错,虽然大头是夏尔洋行、船政局、台澎朝廷,但也只占了几百万的额度。
    nbsp剩下的,就是台澎和闵地的存银了,商贾存银较多,其次是地主,然后才是普通百姓,官员则很少。
    nbsp“这些贪官!把钱都存外国银行,要么埋在地里,又不能生孩子,找死!”
    nbsp业绩不错,但这点钱,说实话,杯水车薪。
    nbsp战事一起,一二千万两能撑几个月?
    nbsp只能继续拆借了……
    喜欢。

第113章 东学爆发,开始最后准备[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