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楚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3章 北疆檄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楚帝二十三年,小寒。
    大楚与突厥国战,风云激荡。
    定王项济,一纸北伐檄文,卷起边关楚人反击的风暴。
    此刻,天下豪杰才知,北疆已经变了。
    武川镇的河谷地带,楚人豪杰项济、周云发动载入史册的,定北山夜袭。
    这一战,不仅仅是消灭了盘踞在马邑郡的库尔支旗王帐军势力。
    同时缴获了大量的牛羊、马匹,粮食,财富等十几万北狄人的辎重资源。
    阿史那哲哲更是在武川镇北山投降,为铭记这段楚人的伟大历史。
    项济改北山为定北山,并于山脊立下巨石,记载此次事迹。
    史称——北山勒石!
    库尔支河流域的突厥人投降,是大楚与北狄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史上,第一个成建制投降楚人的突厥部落。
    这似乎是突厥人,由盛转衰的开始。
    北山之战,可以说是两大帝国并州道的决定性战役。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马邑战场楚军的形势。
    建安军的豪杰项济、周云,不仅得到了兵员上的补充,还拥有了足够的后勤力量。
    历史上,边军被中央王朝控制,很大程度上是被卡住了后勤军饷的脖子。
    可见粮食、军饷、军备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
    建安军在盘踞月余的时间里,完成了由万人小规模兵力,向大规模集团军的转变。
    短短十几日内,先后自北向南,掀起楚人的大反攻。
    随着建安军最强主力,大将青龙率领新军出山林,北疆最后一块突厥人的据点,楚兴仓被拿下。
    至此,定王项济,基本收复大楚三郡。
    实际掌控了,东起大奇关,西止云都山城,北到沃野镇,南到楚兴山,
    这一超过千里的广阔地域。
    马邑郡。
    东川大道一处山坳里。
    五十多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逃难之人,趴在土坡后面。
    这里有孩童,有青年,有女人,但就是没有老人。
    大灾年间,老人是活不下去的。
    他们脸上漆黑,分不清是泥巴还是锅灰,长期不打理,导致他们的头发打结,到处是虱子。
    一名还算精干的,蓬头的中年,手持包浆的木棍,愣愣的望着远方战场。
    骑马的北人跑了,那些放羊的,有马的,一度遮蔽这方天地的草原人几乎都跑了。
    “咋楚国管军,愣个收了这里愣。”
    中年操着一口方言,一边观察外面的情况,一边跟同乡说话。
    他们的印象里,官兵如匪,比强盗还要可恶。
    流民可不敢轻易跟官军接触。
    “俺不知道!但这好像是七皇子的兵马。”
    同乡似乎认识这支军队,但大伙还是不敢轻易行动。
    中年蓬头男子思索了很久,这支官军好像带走了很多流民。
    他远远的还看见,有流民、灾民在吃东西。
    看到这里,他的喉结不禁咽了咽口水,胃里一阵翻腾。
    “狗日的,就是你。”
    中年男子挥舞包浆的木棍,拼命殴打一个哭泣的外乡人。
    他的妻子衣不遮体,骨瘦如柴,都看不出女性特征了,拼命护住文弱的丈夫。
    “赶紧的,滚过去看看,有没有活路。”
    瘦弱的男子,头发油的打结,出了土坡,抽泣着,向远方挥手。
    他笑了,踉跄的在雪地前进,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命运。
    三名精锐的骑兵,披坚执锐,踏雪而来。
    杀良冒攻,官军常见的手段。
    阿张是讲武堂出来的斥候,本来在第六部。
    那一夜,少将军伤害了他。
    狗日的,要跟他换部队,他是也干麻烦,不干也麻烦。
    这回好了,城寨子弟,谁不知道,统领梁三被他爹打了一顿,还亲自跪着给大娘子认错。
    他阿张也是一撸到底,本来都干成小队官了,这会下来发传单,不,发檄文。
    他是周卧龙在雪林里,救起的良家子,大哥死了,二哥在骑一营呢,现在该叫龙骧军了。
    讲武堂里

第223章 北疆檄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