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03章 你祖上是肥国人吧?[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历史上,对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印象就是“游牧”。
    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至少是不完全正确。
    北方的少数民族数量众多,并不是一个整体,也不能以简单的“匈奴”、“蒙古”、“女真”等名称来命名。
    无论他们叫什么名字,其共同点就是由汉人命名。
    而汉人很少去实地考察这些民族的来历、渊源、迁徙、融合等。
    大部分人都是遥坐在中原腹地的京城,根据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进行加工糅合,然后一拍脑袋,写了一篇关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研究性报告。
    类似的事情,丑国人也干过。
    二战结束后,丑国人需要对小樱花进一步了解,但是没有可靠的资料。
    于是一个女作家写了本《菊与刀》,这本书成了丑国研究小樱花的重要文献资料。
    然而事实是,这位女作家压根没有去过小樱花,也没怎么接触过樱花国的人,她这本书完全是想象或者虚构的。
    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这也成了后来绝大部分人对小樱花的刻板印象。
    文人干的事,古今中外都一样。
    所以,你很难根据几本中原人写的书就认为北方的少数民族是什么样子。
    甚至就连这些民族的名字,都只是汉人一厢情愿取的,人家压根就没认可过。
    类似的还有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之类的称谓。
    还有就是对民族的划分。
    汉人没有深入了解过北方的少数民族,只能根据一些山川、河流当分界线,对当地生活的族群进行命名。
    这种行为,跟欧洲殖民者根据经纬线给非洲画边境线差不多。
    同一个民族被划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被划到了一家。
    最典型的就是印度。
    历史上从来没有印度这个国家,也从来没有印度这个民族,印度更多的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是殖民者将这片地域统一,捏合到一起,但它本质上仍旧是一盘散沙。
    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傲慢!
    因为文化上、政治上、经济上的领先,中原人不屑于去了解北方异族。
    所以,契丹人崛起很久了,中原才震惊辽国的强大。
    所以,女真人崛起了,中原才醒悟金国的凶残。
    所以,蒙古人横扫中亚、欧洲了,中原王朝竟然还幻想着联合蒙古一起讨伐金国。
    所以,满清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并不是凭空生出,而是老传统了,否则也不会干出向万国宣战的蠢事。
    当岳川第一次踏上肥国土地,看到肥国百姓的时候,岳川心中越发沉重。
    房屋!
    夯土的房屋!
    院墙!
    粗木桩打成的篱笆院墙!
    路两边能看到成片成片的农田,有的种着庄稼,有的种着牧草。
    忙碌耕田的人,悠闲吃草的羊。
    这是“游牧民族”吗?
    准确说,这应该是半农耕半畜牧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在中原很常见。
    上古时期,华夏大地上也都是这种生产、生活方式。
    千百年后,华夏大地上依旧离不开牛、马、猪、羊、驴、骡等家畜。
    上辈子的世界里,辽国是一个农耕、畜牧兼有的国家。
    高句丽是一个农耕、畜牧兼有的国家。
    蒙古是纯粹游牧民族,但他们建立的元朝依旧是农耕国家。
    女真是渔猎民族,注意,是渔猎民族,但他们建立的清朝是农耕国家。
    所以,中原读书人把北方少数民统称为“游牧民族”是不准确的。
    因为这些少数民族都知道农耕的重要性,也都发展有农耕经济。
    而且,游牧不代表贫穷。

第803章 你祖上是肥国人吧?[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