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太子监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嘶!
    听见这一番复杂的操作,所有大臣都是一阵头疼。
    一份考卷九个人批阅,这工作量......
    王珪嘴角微勾,捧着笏板站了出来:“太子殿下,真如此做了,恐怕批阅的时间要大大的加长了。”
    其余的官员纷纷点头。
    原本科举考完,基本上三天或者五天就会放榜。
    要是按照李承乾的做法,恐怕时间上增加不止一星半点,而是几何倍的增加。
    李承乾自然明白王珪的意思,默默点点头:“确实比较麻烦,所以我认为七天放榜最佳,把长安所有空闲的官员全部找来批阅考卷,七天时间足矣。”
    “什么?”王珪吓了一跳。
    长安所有空闲官员?
    其他事都不做了?
    李承乾没有理会王珪的话,而是转身对李世民拱手道:“父皇,儿如此提议是有根据的。”
    众大臣一听,都皱起了眉。
    根据?
    什么根据?
    科考也不过才二十年,难道前隋有过什么记载?
    在这个朝堂上最起码不低于十个人都是在前隋当过官的,他们怎么不知道?
    “科举那是大唐头等大事,不亚于突厥之事。选举贤才为朝廷所用,事关未来。儿提议清闲官员临时调配科举所用,那是因为人多力量大,这样世家也不可能买通所有的官员。”
    “一卷九批,倒时一旦打乱考卷,有心之人想要买通官员,那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区区几天时间,政务不处理朝廷不会垮,可选举人才之事耽搁,未来朝廷堪忧。”
    嘶!
    又是这番言论。
    一个太子动不动就说有谋反之人打进长安。
    动不动就说朝廷会垮,这真的合适吗?
    李世民听的嘴角也是抽抽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这话从李承乾嘴里说出来,他很开心。
    身为帝王必须要为以后考虑。
    没有永久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这话确实佐证了世家的强大。
    世家不满意这个王朝挥手就能覆灭。
    所以让寒门学子,贤才之士入朝为官是李世民,也是之前的隋炀帝杨广唯一能够选择的道路。
    “科举之事事关国之底蕴,太子所奏乃是实情,臣附议太子之言。”魏征这个时候站出来第一个赞同。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随即就是李靖带着一群武将出来附议。
    不为别的,李承乾那番话彻底说到了他们这群武将心里。
    有些武将虽然大字不识,可也知道科举的重要性,所以丝毫不犹豫的就支持李承乾。
    在他们看来,不就是多派点官员嘛,他们打仗还几十万人上战场了,几万份考卷批阅有什么难的。
    李承乾忽然想到了一句话,拱手道:“父皇,一个朝廷要是有一个好官,那么他会青史留名。可是一个朝廷有一群好官,那么这位皇帝可以青史留名,甚至成为千古一帝。”
    嘶!
    激将法......长孙无忌诧异的看了眼李承乾,这不是他的套路吗?
    怎么这个亲外甥也会?
    李世民一听千古一帝四个字,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杀兄弑弟,得位不正,手段残忍,德不配位......
    各种标签贴在李世民的身上,太想让他做出一番事业,现在李承乾给了他这个机会。
    多派一点官员怎么了?
    李世民当下就拍着隐几站起身道:“这次乃贞观朝第一次科举,也是从未有过的壮举,如此之多的考生能够信任朝廷,那么朕与众卿必定不负学子的期望。”
    “太子、长孙无忌、唐俭这次科举就由你们负责,需要临时调任官员都不需要指挥朕,朕给你们先斩后奏之权,配合好太子举办好此次科举。”
    啥?
    众臣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太子?
    陛下您没说错?
    让太子负责此次科举?
    太子殿下才九岁啊,陛下您是不是在考虑考虑?
    所有大臣内心都是如此这般想。
    就连李承乾也是懵的,傻呆呆看着首位的李世民,眼神似乎在说:爹,俺才九岁,下地干活都没力气,您让我负责科举?
    李世民对李承乾眨了眨右眼,嘴角满意的怎么也压不住,对旁边的张阿难挥了挥手。
    “退朝。”张阿难忽然喊了一声,紧接着也对李承乾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意。
    似乎猜测到李世民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喜欢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请大家收藏:

第35章 太子监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