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国会再次错过基因编辑农业么?(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值得注意的是,脱欧后的英国在法规上近些年出现了松动迹象,有望允许基因编辑农产品上市。去年5月份,英国政府向议会提交了法案,为在英格兰种植和饲养转基因动植物铺平道路,而且预计一款基因编辑的番茄将很快推向市场

    总体来看,在对待基因编辑作物上,尤其是不含外源基因的类别,“免监管”不仅是一些国家已经在采用的措施,很可能也是未来全球协调管理框架的一个趋势。全球化贸易之下,如何面对国外的基因编辑产品,中国也亟需进行政策的调适。

    还是只发论文?

    吊诡的是,与相对“冷清”的基因编辑作物产业相比,中国在基因编辑领域的论文产出却蔚为可观——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论文占比逐年上升,从2013年的增加到2019年的

    与此同时,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投入上也迅速增加。

    在科技部制定的《“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的前沿关键技术中,基因编辑技术就是要攻关的四大重点任务之一。专项规划在植物基因编辑领域的投入为3602.93万元,重点开展已有基因编辑工具的衍生技术开发以及创制高产优质多抗基因编辑新材料和新种质。除此之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从2016年以来,资助了39项基因编辑领域相关的项目,总经费在2786.00万元。近来启动的农业卡脖子项目,基因编辑技术攻关也在其中,专项经费的量级在亿的级别。

    但所有的这些投入,最后产出如果只是论文的话,对农业的实际影响是不大的。中国在发展转基因方面就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知识分子》报道:飞蛾来袭,转基因玉米却来不及种了)。

    2008年7月,200亿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启动,8年之后,转基因专项实施办公室对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除了克隆了3000多个功能基因,获得了1000多项专利,发表了多少篇高水平的水稻研究论文外,也提到了产业化,只是相对来说,有点“乏善可陈”。事实上,除了抗虫棉外,中国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几乎无所作为,

中国会再次错过基因编辑农业么?(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