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农村分田单干是否促进了中国农村的发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网民“时光”质疑当年的农村分田单干的国策,他发帖说:

    当年农村分田单干是否促进了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

    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一切,从前的中国农业曾经支撑起现代化建设的半壁江山,现在的农业则需要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来解决三农问题,目前来看效果仍然有限。

    什么样的政策措施能促进中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但是,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不得不说,这位网民的思维逻辑相当混乱,对诸多关键问题的认知存在严重偏差。

    该网民认为国家现在解决三农问题效果有限,根源在于对当下社会现状和农业现状的一知半解,尤其在粮食进口问题上,尽显其认知误区。中国大量进口粮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涉及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业生产率两大关键要素。

    从耕地条件来看,我国耕地面临着严峻挑战。尽管2024年9月19日自然资源部宣布中国耕地面积实现“三连增”,达到19.18亿亩,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耕地面积仅1.4亩

    ,在世界排名126位以后。有限的人均耕地面积极大地限制了粮食的总体产出规模,使得我国难以仅依靠国内耕地满足全部粮食需求。

    在农业生产率方面,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亟待提高。农村人口过剩导致人均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数据,我国农村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约2.1亿农户,户均经营规模只有7.46亩。过小的经营规模使得先进农业机械设备难以普及和高效运用,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影响了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长。

    再从需求端分析,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自给自足”与当下有着本质区别。

    过去所谓的自给自足,是建立在普遍贫困、物质需求极低的基础之上,那时人们生活水平低下,能喝口粥维持生存就已满足。而如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对肉类的需求量急剧攀升。以2024年为例,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持续上升,而肉类生产需要消耗大量饲料,这使得对饲料用粮(如玉米、大豆等)的需求猛增,国内产量难以充分满足,不得不依赖进口。所以,大量进口粮食恰恰是全国民众生活水准普遍大幅度提升的有力证明,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积极体现,绝非农业发展失败的标志。

    此外,我国国产转基因种植推广起步较慢,也是影响粮食自给率的一个因素。有研究推算,如果我国转基因玉米、大豆的推广面积达到5000万亩以上,在合理的种植规划与科学管理下,配合国内其他粮食增产措施,有望使我国玉米、大豆的自给率提高10%到15%左右,进而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但目前这一推广进程仍需加快推进。

    要明确的是,当年农村分田单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下国家投入资金解决三农问题,处在截然不同的维度。

    当初分田单干,核心是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也就是农民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继续生活下去的问题。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民公社体制下“大锅饭”带来的效率低下,让农民生活困苦,温饱难以保障,分田单干正是破局之举。分田单干打破了“大锅饭”体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土地承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生产成果与自身利益紧密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短短几年

农村分田单干是否促进了中国农村的发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