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反对一切神秘主义,即使它出自王阳明之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100%真理:任何真正的知识,都不可能离开实践。

    而且,我想,真正孔子的信徒,也不会相信这些,因为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坚决反神秘主义的铁杆“常识主义者”。很多人意识不到,在最关键的“认识论”问题上,孔子和王阳明本就是一对悖论,是互相打架的。因为你若非精神分裂,是不可能同时既信持“践履”,又坚信“神妙”的。所以,你要是正宗“儒门中人”,要么笃信孔子,要么敬奉王阳明,你只能二选一,而无法调和。

    即便抛开神秘主义这个槽点,作为王阳明学说最关键的一组概念,即“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也很有问题。

    如果结合王阳明的行事,也不难明白,它们也是一对矛盾,仅结合史实轻轻就能捅下来。这一点,晚清时分章太炎就注意到了,他抨击王阳明很厉害,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直捣王阳明理论七寸。他说,王阳明自称创“良知”,又自诩“知行合一”,可当初天下人都晓得明武宗就是个“荒淫之主”,而宁王朱宸濠“仁孝多闻”,二者“一尧一舜可知也”,如果真的知行合一良知上头,王明阳应该有起码的是非善恶之心,可王阳明还这么“拥戴乱君”,所忠之主无非是一个荒淫无度一心要把明王室的珍宝都砸碎的顽童,实际就是功名利禄助纣为虐,如此哪来的“良知”,又哪来的“知行合一”呢?虽然章太炎有关朱宸濠“仁孝多闻”的说法不知何据,但他的打击与挑战实际是可以成立的。仅此一例,就可以知道“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说简直就是一对“稻草”,既无法同时成立,也根本不符合真理乃至背离真理。

    更别说,明中后期“心学”泛滥,这套说辞沦为晚明士大夫阶层穷奢极欲、道德败坏的“理论来源”,整成了“士大夫”集体无耻堕落又心安理得的遮羞布,这些都是明史基本常识,所谓心学有何值得吹捧的呢?虽然王阳明无法为之负责,但那些人正是亦步亦趋“实践”他的理论的,他真的可以置身事外亡国无责么?顾炎武就不会答应。而现在的人们,又突然返回来热衷这么故弄玄虚的东西,孔子都不会答应的——最起码,央视《走进科学》频道应该反复重播。我也知道,这些话很容易冒犯人,但“致良知”的第一要义是什么,首先就是说真话:如果你觉得我错了,那就是这个学说本身就要修正。

    (作者:刘宅宅/刘愚愚,写于2024年。)喜欢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请大家收藏:

反对一切神秘主义,即使它出自王阳明之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