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赵忠祥、钟南山事件,看转基因的证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年初二,我“怀疑探索者”先给朋友们拜年,祝大家新年快乐。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回顾不久前发生的事,让人颇多感慨。原央视主持人赵忠祥老师的离世,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那天下午一点左右,我在群里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位编辑发布赵忠祥先生去世的消息。初闻此讯,我虽未感震惊,毕竟赵老师已78岁高龄,这个年纪离世从常识和逻辑判断属正常现象,但我也没有贸然转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谨慎至关重要。资深媒体人在官方平台外发布的消息,仅代表个人,未必完全准确。为了求证,我从多方面核实:查看头条号上赵忠祥儿子以认证ID发布的信息;关注权威媒体如观察者网、中国网的报道;还向一位央视工作的主持人询问。经过这些努力,我才确信赵忠祥老师去世的消息属实,而非谣言。

    无独有偶,此次传染病事件中,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奔赴武汉指导工作,却被一些自媒体散布不实言论,称其被传染。看到这些信息时,我运用常识和逻辑分析:钟南山院士作为知名院士和名人,享有最好的保护措施与医疗资源,且他作为世界级传染病学家,比普通医生更懂得自我保护,直接接触患者并非必然。同时,没有任何权威机构或媒体证实这一消息。基于这些判断,我没有盲目转发,而是选择观望。果不其然,科普中国、观察者网很快辟谣,证实钟南山院士并未被传染。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非同寻常的说法,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赵忠祥、钟南山都是备受瞩目的公众人物,他们身上发生的事若非同寻常,就必须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撑。这让我联想到备受争议的转基因问题。

    转基因技术并非新生事物,自上世纪60年代就已开启研发历程,1971年出现了第一篇SCI实验论文。科学界对其安全性已有定论,SCI收录的支持转基因安全的论文超10万篇,全球30多个权威机构也认可转基因安全。大规模推广20多年来,从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然而,仍有不少人传播转基因有害的言论,这些说法与科学界50年的集体认知相悖。若转基因有害被证实,那无疑是石破天惊的超级大事件,因为它将推翻整个科学界多年的研究成果。

    按照“非同寻常的说法,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这一原则,转基因有害这种超级非同寻常的说法,必须有超级非同寻常的证据。但反转人士出示的所谓“证据”,实在难以令人信服。他们的证据多源于职业反转人士的博客、微博,而这些内容引用的反转“证据”,不过是一些非专业人士自说自话的论述,连一个基因生物专业科学家的观点都没有,根本算不上证据。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如何甄别转基因相关信息的可靠性呢?科普作家汪诘提出的“证据金字塔”概念很有借鉴意义。在这个金字塔中,顶端是国际组织的书面材料,如世

从赵忠祥、钟南山事件,看转基因的证据[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