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没有转基因,就不会有人类(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观上有着奇妙的呼应,都强调着一种内在的、动态的变化规律。”他微微眯起眼睛,仿佛在脑海中梳理着中医理论与基因进化之间那些潜在的联系。

    何祚庥院士补充道:“从科学的整体性来看,这种跨领域的相似性绝非偶然。基因层面的进化是生命微观基础的演变,而中医对生命的认识则是从宏观整体出发,两者若能相互借鉴,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何祚庥院士眼中闪烁着对跨学科研究的期待。

    张启院士也加入讨论:“没错,就像我们在基因研究中不断发现新的调控机制,这些微观层面的变化,最终都会反映在生物的宏观特性上。这和中医通过外在表现判断人体内在状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张启院士的话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不同学科间联系的思考。

    时空通讯接着说:“地球年龄约46亿岁,诞生没多久生命就出现了。最早的生命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诞生在深海中,因为那时地球大气没氧也没臭氧层,陆地不适合生命存活。最早的生命是简单的单细胞原核异养厌氧生命体,后来经过数亿年,生命进化出光合色素,学会光合作用,从异养变成自养,这可是生命的一大跨越。而像25亿年前蓝藻爆发,大量氧气改变了大气成分,导致厌氧生物大量灭绝,好氧生物开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基因的突变和重组就像是一场幕后的指挥,决定着生命的发展方向。每一次基因的改变,都像是给生命这出大戏换了一个新的剧本,演绎出不同的生命形态。”时空通讯的讲述充满了画面感,仿佛带着大家穿越回了远古的地球。

    “这一步步的进化,背后都是基因在起作用啊。”何祚庥院士感慨道,“从物理的因果律来看,基因的变化是因,生命形态的改变是果,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逻辑。”何祚庥院士轻轻摇头,对基因与生命进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表示惊叹。

    “确实,”时空通讯继续说道,“随着地球环境变迁,生物从原核细胞、单细胞进化为真核细胞、多细胞,从水生到陆地,从微生物到植物、动物,这些变化都是从基因层面一代代长期变异形成的。从5.4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进入显生宙,生命经历了五次大灭绝,现在已经进入第六次大灭绝了。每一次大灭绝,都是对生命基因库的一次大筛选,只有那些携带适应环境基因的物种,才能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幸存下来,继续繁衍和进化。”时空通讯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似乎在为那些消失的物种感到惋惜。

    “生命的历程真是充满了挑战和奇迹。”张启院士感叹着,“就像我们在科研道路上,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挑战,推动着我们不断向前。”张启院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对未来的基因研究充满了信心。

    “再说说人类对基因的研究,”时空通讯话锋一转,“上世纪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被称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年启动,多个国家科学家参与,花了16年,耗资30亿美元,2006年完成最后一个染色体测序。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其中1%的序列测定工作,意义重大。这1%的背后,是无数中国科研人员日夜奋战的成果,他们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空通讯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研工作者的敬佩之情。

    “这对我们了解自身基因序列,攻克疾病有很大帮助吧?”张洪林研究员问道,“在中医里,我们也在探索如何通过调理人体自身的机能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基因研究和中医的治疗理念,或许可以相互借鉴。”张洪林研究员开始思考基因研究与中医之间的结合点。

    “没错,”时空通讯点头,“了解完整基因序列,就能针对性克服和改变基因问题,通过基因治疗、基因药物,让人类更健康、更长寿。而且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像常用的人胰岛素、重组疫苗等,很多都是转基因产品。在医药领域,基因治疗为一些疑难杂症带来了新的希望,比如某些遗传性疾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有望从根本上得到治愈。这不仅是医学的进步,更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掌控能力的提升啊。”

    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越发感受到基因研究的魅力与潜力,也期待着不同学科在基因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未完待续。写于2022年。)喜欢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请大家收藏:

没有转基因,就不会有人类(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