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就是心理疗法,不存在外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概念和定义的最基础问题。
首先,我请教当时的气功研究室主任焦国瑞教授。平时我尊称他为“焦老”。焦老是位很开明的中医,与唯中医为上类型的老中医很不同。他在50年代就步入气功领域,到我们俩认识的时候,他已经是国内气功专业队伍知名的学术权威人物。他对我这个中西医结合型的科研人员很是欣赏和相信,经常与我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两方面讨论气功学术问题,尤其在我为了更好地研究气功,决定去学习心理学问题上,焦老不仅没有阻拦,而且非常赞同,主动提出我学习心理学的费用都从研究室经费报销,让我非常感动。他还请我每周给他和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气功研究室全体人员们讲一次刚学过的心理学课。尤其同意我的建议,研究室出资让所有研究生都去学习心理学,把心理学当作必修课。
面对我的请教,焦老对什么是气功的答复非常简洁易懂:气功是对人体元气进行锻炼的功夫。我说的简洁易懂,是因为我学习了中医,懂的焦老说的“元气”的概念。对于没学习过中医的人,一定会在看了这个气功是什么的解释后,接着问那么元气是什么呢?从逻辑学角度看,焦老的解释是用一个未知去解释另一个未知,结果还是未知。其实焦老的解答是中医出身的他,积几十年自己的中医与气功理论和实践最正统的解答了,也是那时国内气功专业人员的共识。包括当时出版的由全国气功权威专家们编写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分卷》,对气功概念的论述也是这样。我遍查国内所有有名气的气功人物的气功定义,除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刘贵珍院长的认识有些差别外,概莫如此了。然而,对于我这个非常重视逻辑知识学习的人来说,这个对气功概念用未知解释未知的定义我可以理解,但是认为距离逻辑学概念定义的规范差着十万八千里!我决定对这个气功理论大厦具有奠基意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气功的概念,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取科学的解释。
我的做法不复杂,就是查找与气功概念定义有关的所有历史资料。这项工作虽然也不复杂,但是非常繁琐辛苦耗时,工作量巨大,因为要到处去图书馆等地方查阅收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随着资料的逐渐积累,气功发展历史脉络的越来越清晰,我越来越不敢相信在眼前显现的逻辑事实,以往的气功定义出现了重大的历史失误!!!在这里,我省略掉细节,仅给朋友们把主要事实讲清楚。
凡事应该先有标准,气功既然被公认是中医的组成部分,那么首先就要看最早的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对气功概念是怎么论述的。本来我想给自己省点力气走个捷径,查找前人对《黄帝内经》所有论述气功内容的研究整理结果,然而楞没有发现一个人做过这个重要工作。没有人做过,我就做个给后人乘凉的栽树开创者吧。我就找来《黄帝内经》从头到尾一页一页,一行一行地读,把凡是与气功有关的句子全部摘录下来。摘录结束发现,共有18个篇章20处论述气功内容。20处中,与气功概念相关的内容如下:
《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素问·刺法论》:“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
《灵枢·始终篇》:“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
《灵枢·本藏篇》:“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魄魂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也。”
《灵枢·上膈篇》:“恬淡无为,乃能行气。”
《灵枢·大惑论》:“独暝独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
朋友们可能说,张教授,您罗列这些原文干什么,我不懂你们中医的医古文啊!我告诉您说,您不必懂医古文,我只是向您展示史实证据。您只要看到这么多句子中有最核心的内容“神”字就可以了。
以上论述,足以说明《黄帝内经》已经从逻辑学对概念定义要求的角度,明确了气功的本质特征及基本概念。一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和“恬淡无为,乃能行气”,充分表达了通过主动调神促使气机随之协调的“神”与“气”主从关系,亦即主动的自我心理调整影响自身生理功能。充分显示了“调神”是气功的本质特征。上述与气功有关的条目中,“精神内守”、“独立守神”、“传精神”、“通神明”、“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净神不乱思”、“占神往来”、“专意一神”、“必一其神”、“御精神,收魂魄”、“精神专直”、“心和调”、“安心定气”等这么多专一内容的论述,清楚地证明了“调神”是气功任何其它非本质特征都不可替代的本质特征。
气功就是心理疗法,不存在外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