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科院和北大宣布转基因有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就不多费唇舌了。

    而文章写到后面,感觉作者已经进入了一种不知道自己在干啥的状态。他做了一系列不同氨基酸对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如果说前面作者展示的还是支持自己观点的数据,实在不行就目测出实验结果支持自己的观点,到这里,作者干脆什么数据都一股脑往上贴。从文中的数据来看,无论是作者批判的D型氨基酸,还是生物能正常利用的L型氨基酸,都是有时候对细胞有利,有时候又能对细胞不利,自由率性,全无章法(我个人觉得多半是因为作者实验不稳定),但是作者就是可以从中得出只有D型氨基酸不利于细胞生长,但是L型氨基酸则不会的结论。

    作者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个实验讲了自己做了多少次重复,也没有对任何一组数据做统计学分析(当然,好多都是目测的,确实不太好统计),但就是信誓旦旦地宣布了自己的结论。作者一个机制检测都没做,甚至在最后养细胞的阶段连细胞的DNA是不是真的有损伤都不知道,但就是言之凿凿地说明了主要原因。反正到这里,文章的主体部分就结束了。

    咦?不是说好论文分两部分吗?关于草甘膦的那一大段逻辑跳跃我还没搞明白是咋回事呢。对,作者在论文的摘要和引言部分对此大谈特谈了一番,让我觉得这个怎么也得占到论文主体一半篇幅的样子,但结果作者对此除了在结尾讨论中抛出了几个假设以外,啥实验也没做,啥结论也没说,在结论汇总的部分甚至都没提这茬。真的是处处都不按套路出牌呀。

    实在抱歉,这可能是我写过最不正经的论文评议了,但是面对这种视同儿戏的研究,我无论如何也严肃不起来啊。对于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群众,我只希望诸位以后不要再把这种魔幻的论文甩出来当证据。

    基因会提高D型氨基酸含量进而对人类有害吗?

    作者:姜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由于面对普通公众解读此文要涉及的知识较多,尤其是D型氨基酸第一次进入公共视野,因此这里先做背景介绍。

    碳原子被称为生命的元素,它的四个用于形成化合物的电子轨道呈四面体结构,从而造成有机物中每个碳原子可以有两种构型,L型和D型,它们像我们的左右手一样,互为镜像而不能完全重叠,因此被称为对映异构体。

    天然蛋白质都是由20种L型氨基酸建造的。自然界中有500种不同氨基酸,除了上述20种L型氨基酸外,其他都不是蛋白质的构造成分。

    D型氨基酸,就是L型氨基酸的对映异构体,海洋无脊椎动物含量较高,细菌的细胞壁、脊椎动物及植物都含有D型氨基酸。

    L型氨基酸转化为D型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有酶促反应、加热和碱处理。L型氨基酸转变为D型氨基酸则称为消旋化。

    天然食物中广泛含有D型氨基酸

    早期相关研究的测定表明:红酒、醋、啤酒、果汁、蜂蜜都含有D型氨基酸,尚未烘烤的生面团也含有来自酵母发酵产生的D型氨基酸。其中红酒和醋中的D型氨基酸占相应氨基酸的比例可以用来测算储存时间。

    反刍动物(牛,山羊,绵羊)的乳汁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游离的D型氨基酸:D丙氨酸,D天门冬氨酸,D谷氨酸,D丝氨酸,D赖氨酸。而D丙氨酸,D天门冬氨酸,D精氨酸和D谷氨酸存在于水果,如苹果、葡萄、柑橘中,以及蔬菜胡萝卜、番茄、卷心菜及其蔬菜汁中。

    中国的特色食品——皮蛋(松花蛋)由于经过20天的4.2%

    氢氧化钠和

    5%

    氯化钠处理(台湾工艺),卵清的蛋白中的L型氨基酸相当比例转变成了D型氨基酸,并产生非常见的赖丙氨酸。

    台湾科学家1998年的工作显示皮蛋中的消旋化很高,碱性处理20天后,卵清中的丝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苯丙氨酸中消旋值分别为和

    早在1994年,就有文章报道了食品中D型氨基酸占总量的110%是常见情形。尤其是酸乳酪和干酪,100克瑞士乳酪含有70毫克D型氨基酸毫升的速溶咖啡含有20毫克,100毫升的液体调味品可以含有高达600毫克的D型氨基酸。其中乳酪是微生物作用,速溶咖啡是烘培导致,调味品是酵母提取物的水解过程产生。

    在食用大豆后,人体内D谷氨酸含量比较高,起因于肠道微生物的转化作用。

    D型氨基酸的广泛生物学功能

    1986年邓禄普等报道了哺乳动物体内组织含有D天门冬氨酸,1992年桥本等发表里程碑工作,发现大鼠脑中含有丰富的D型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D丝氨酸,D天门冬氨酸。前者主要存在大脑中,与神经传递活动有关,后者主要存在神经内分泌和内分泌组织以及睾丸中,调控激素合成和精子发生。

中科院和北大宣布转基因有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