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先生的信:转基因没有未知风险(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经过科学证实的安全性问题。所以,“对长期影响知之甚少”的说法不成立,多年实践和研究已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其安全性。
关于标注问题,许多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有着严格的标识规定,并非制造商故意隐瞒。中国采用定性按目录强制标识,凡是列入目录的产品,只要含有转基因成分或者是由转基因作物加工而成的,必须标识,目的是给予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美国从2022年1月1日起也开始强制性执行按照阈值定量标识的管理办法,要求含特定13种植物/动物转基因成分超过5%的食品必须标注。这说明,所谓“制造商不标注是怕影响生意”不符合事实,各国监管确保了消费者有途径知晓食品是否为转基因。
而发表“转基因食品危害论”的,往往不是具备专业知识的科研人员,多是缺乏专业知识和科学思维的人。专业科研人员进行研究时,遵循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论证,依靠大量实验数据和分析。而这些传播不实言论者,仅凭主观臆想、道听途说,未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就下结论。他们的观点没有科学依据,误导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正常发展和应用。我们应该相信科学界基于严谨研究的共识,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看待转基因食品,而不是被毫无根据的谣言左右。
您说:
据2018年6月27日国际食品信息理事会基金会发布的《
调查:近一半的美国消费者避免使用转基因食品;
大多数人主要关注人类健康影响》称,通过对1002名年龄在1880岁之间的美国人在线调查,
“超过三分之一(3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生物工程或转基因食品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道,与他们至少知道相当数量的人数相同。
尽管知识水平较低,但更多的人(47%)表示他们至少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使用转基因食品。”
我的回答: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是由专业科学机构通过严谨的研究和评估来判定的,与多少美国人了解或接受无关,原因如下:
专业机构的研究与结论具有科学性: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权威组织,汇集全球专家资源,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全面审查评估,认为经过严格科学评估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顶尖科学研究机构,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对转基因食品开展长期安全性评估,大量研究显示目前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安全性上无实质差异。欧盟曾开展长达25年的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研究,涉及500个独立研究组、130个课题,耗费3亿欧元,结果表明转基因育种与传统作物育种一样安全。
科学评估体系与监管严格:各国政府监管机构制定了严格的转基因食品审批程序和安全标准,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中国农业农村部等。一种转基因食品上市前,开发者需提供大量科学数据,涵盖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田间试验等结果,只有证明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才会获批。
公众认知受多种因素影响: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受文化、媒体、个人经验等非科学因素影响。比如在一些舆论环境下,反转基因的声音传播广,导致部分民众虽不了解转基因,却选择避免食用转基因食品。像上述调查中,超三分之一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知之甚少,却有近一半人选择避免使用,这说明公众行为并非基于科学判断,而是受其他因素干扰。
大量研究及调查数据表明,在美国,学历层次越高,对转基因的接受程度通常也越高。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曾开展相关研究,收集了不同学历背景人群对转基因技术的看法。结果显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中,超70%对转基因技术持认可态度,认为其在农业生产、医疗等领域有着积极作用,比如能提高作物产量、研发新型药物等。而高中学历及以下人群,认可比例仅约35%
,他们对转基因技术心存疑虑,甚至误解。
皮尤研究中心在2018年的调查中也发现,科学素养高的人群(通常与高学历有较高相关性),只有38%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不健康;而科学素养低的人群中,有52%的人担心转基因食品。这一数据侧面反映出,随着知识储备增加,人们能更理性、科学地看待转基因技术,而知识匮乏时,更容易被不实信息误导,对转基因产生不必要的恐惧。
从教育层面来看,高校中生物科学、农业科学等专业的学生,在系统学习转基因知识后,接受度明显提升。在相关课程学习前,约50%学生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存疑;完成课程后,这一比例降至20%
,80%学生认可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与发展潜力,能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严格的监管体系。
在美国,农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对于学生看待转基因技术的态度有着显着影响。以康奈尔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为例,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中,学生们开始接触转基因技术相关知识,此时由于知识体系尚不完善,极少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外界不实舆论影响,对转基因存在反对或质疑态度。
给先生的信:转基因没有未知风险(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