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文学者因何与科学格格不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文学者因何与科学格格不入,甚至反智反科学?答案在这里!》

    本文仅仅就事论事,无意不敬诺奖作家莫言、清华退休教授柳冠中。

    他们是天上的星星,我是地上的石子。

    但他们两人都犯了很多人文学者同样的错误:对科学从不理解到误解、再到格格不入!

    清华退休教授柳冠中有一个视频称:他曾当面责问科技部领导:"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无人商店、无人银行、无人酒店,人去哪儿了?科技没有了人,还要科技干嘛?"

    他这样理解"无人控制技术",你是不是醉了?

    当时的科技部领导一定是哭笑不得吧?

    那些搞自动智能科技的科学家工程师也一定哭笑不得吧?

    这是典型的人文学者的直线思维,望文生义,根源是对日新月异的科技从不理解到误解、直到偏见

    对科学的误解,同样表现在诺奖作家莫言身上。

    他也犯了很多人文学者同样错误: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对待科学。

    莫言在巜过好每一天的日子》中写道:

    "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

    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

    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

    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

    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

    空调、电灯、电视、网络,这些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科学成果悉数被莫言奚落。

    按照他的说法:现代科技成了恶魔,他不懂得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简直不可思议!

    他还写道:“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

    在他眼里,“科学”成了“病态发展”,所以他要用文学对抗科学。

    如果莫言胜利了,那中国的空间站就没有了!

    莫言像很多文科生一样,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一般人情有可原,但一个诺奖作家却出此言,就令人不可理喻了。

    莫言写小说是才俊,出了小说再多说就暴露出了人文学者的短板。

    “其实无外乎两件事:科学和观点。前者导向知识,后者导向无知”

    ——希波克拉底

    理科生与文科生的思维形式有别:前者逻辑推理,后者逻辑自洽。

    爱因斯坦谈及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区别时指出:

    ‘如果通过逻辑语言来描绘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科学;

    如果用有意识的思维难以理解而通过直觉感受来表达我们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艺术。

    科学家要排除自己的观点、只能按事物本来的状况、客观地说明观察和体验,从而形成知识。

    科学家的思维形式是逻辑推理。

    我们学习的物理化学知识都是如此形成的。

    而文科教授艺术家们则大多企图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树立自己的观点,

人文学者因何与科学格格不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