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论科学与反科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什么是科学?对此科学哲学家们早有汗牛充栋的鸿篇巨着。但是在一般人中每个人都对科学持有各自不同的印象。有人认为科学是真理的化身,有人认为科学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有人认为科学是少数人的霸权,有人认为科学是毁灭人性的元凶,不那么极端的人可能认为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在具有好处的同时也有负面作用。

    单刀直入地给科学下一个定义难免挂一漏万,我们可以采用撒大网捕鱼的方法从广义到狭义逐步约束科学的概念。

    首先可以说,科学是一种文化。

    文化是一个相当广义的概念,科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等都是文化,文化是区别于本能的东西,本能是先天的,是靠基因遗传的,文化是后天习得的,在人群中被发明、传递和保存。因此,说科学是一种文化,仅仅是说科学不是本能,对科学几乎没有规定什么。更具体的可以说,科学是基于一组价值观的概念和方法的集合。这样说似乎也没有增加科学的规定性,因为其他文化现象也可以做相同的定义,但是把一种文化分成价值观、概念、方法这三部分,我们就可以分别研究它们在科学中各自与其他文化的区别。

    科学的价值观中最明显的是其普适性,科学追求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理论。科学的理论不因文化背景而变,科学没有东方和西方之分,而艺术、宗教、习俗是因地而异的。这是由于科学价值观最接近于人的生物性价值观,而人类在生物学上又是同一个物种,因而科学的成果和科学的价值观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取得一致。例如科学所追求的简单性就符合所有生物愿意少化气力多得收益的经济原则。

    科学的价值观崇尚理性。文学艺术是以情动人,宗教意识形态是以势压人,科学则是以理服人与“势”的优势在于速效,对任何人都能起作用。然而其缺陷也是明显的,“情”的缺陷在于不稳定性,哪怕是海誓山盟的爱情,事过境迁也会烟消云散,甚至反目成仇,这是时间坐标上的极不稳定性,在空间坐标上则是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艺术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的问题在于世界上并不只有一种宗教或意识形态,不同宗就压不服,只好诉诸武力,大大增加社会成本,即使不翻历史,纵观当今世界凡是有纷争的地方,背后都有宗教或意识形态的根源。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动人或压人者是在帮助或代替被动或被压者决策,或者通过改变其价值观间接影响其决策,但是主动者的决策是否正确(最佳)又如何检验呢?如果靠宗教教义可以检验,那么世界上就应该只有一种宗教才对。理性并不能保证决策正确,但理性的优越性在于为决策留下了所依据的“理论”,在决策被执行后根据成败可以对其“理论”进行修正。这种机制使理论不断优化,使得理性决策比其他决策方式具有大得多的胜算。这就是理性的力量所在,也是科学的力量所在。

    与其他文化中的概念相比,科学中的概念的特点是清晰、确切。科学中的各种概念并不一定都有明确的定义,但科学共同体中各个人对于概念的理解是非常一致的。这是由于科学中的所有概念都与某种方法密切相关,因此对于科学的概念都可以做出“操作主义”的定义,例如对于重量概念可以用测定重量的称量方法来定义。科学的概念对操作的规定性和对操作结果的精确预言保证了概念的确切和清晰。如果某个人对概念的理解与公认的不同,那么他使用该概念时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使对概念的错误理解被发现并可以得到纠正。因此,科学没有给信口胡说留下太大的空间。在非科学的领域中,概念往往缺乏确切性。像“爱”、“尊严”、“人格”、“天人合一”这类概念,十个人会有十种不同的理解,使用这类概念可以长期争论而无结果,对于决策也没有太大作用。

    当然,科学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科学知识由于积累作用变得深奥庞大,一个人穷毕生精力也只能掌握其中的少数领域,不可能人人精通全部科学。于是乎科学的内行永远是少数而外行则永远是多数。

    对于多数人而言,如何看待科学就值得研究了。如果我们懒得事事费脑筋,愿意接受现成的答案,那么接受文学艺术的情绪感染,接受权势的说教,还是接受科学的结论,就纯属个人的选择。但是如果涉及需要认真对待的决策,接受科学的结论显然胜算要大。因此,“相信科学”的人越来越多,科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也是必然的,谁也不比谁傻,谁也不愿意吃亏。

    面对科学日益壮大的声势,并非所有人都是单纯的乐见其成。搭便车者利用科学的名牌效应,大量制作假冒伪劣牟利,就是伪科学的来由。

    市场份额受到科学不断侵蚀的宗教势力,自然不愿意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势必使尽全身解数拼死反抗,力求遏制科学的发展,这就是反科学的动因。

    伪科学自称是科学,只要将其放入科学的常规检验程序,伪科学就无所遁其形。伪科学当然不会自己走进常规科学程序,他们主要靠的是权势、金钱

论科学与反科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