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氏嫡女[红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33 章 源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入医营诊治病患,患者皆痊愈。半月后,僧道不辞而别,瑚亲带人追其三百里,不见踪迹。
    七月,京畿疫情好转。
    八月,王子腾回京,查清时疫源头乃倭国逃往海津之船。
    *
    “岂有此理!”太极殿屏风内,传来圣上震怒的声音。
    殿内众臣都看向和四皇子并排而立的定安侯王子腾。
    今日是定安侯归京第四日。
    六月中旬,贾将军面圣,云郊外营中已有两位医者研制出时疫药方,经过半个月的试验,这药方确实有效,半月内有三百病患成功痊愈。
    圣上大喜,命二人入宫觐见。
    贾将军领旨回医营,却发现研制出时疫药方的两位医者不知何时已经走了。
    寻找二人三百里未见踪迹,贾将军无奈,只得带了太医院院判御医等面圣请罪。
    因时疫药方已有,圣上倒没发怒,只问贾将军这两位医者是何等形容来历。
    贾将军道:“此二人为云游僧道,在医营招募处报名,云他二人有治疗时疫之法。因这二人形容不美,不似医者,臣本不信,但思及圣人云不可以貌取人,便命他二人入营。哪知他二人入营三日便研制出时疫药方。臣上次入宫前,和他二人说了朝中封赏,却没想到回营后他二人没了踪迹。问及守门的将士,说他二人是要出门采药。臣等了半日不见人影,在他二人房中发现此信。”
    二位神医信中说了什么,只有圣上和曹太监并贾将军知道。
    朝廷中原本准备的三千两黄金赏金变为五千两金,交由户部在京中再开一处育幼堂,收养因时疫父母双亡的孤儿。
    等时疫消失后,各地也会新设育幼堂。
    有了药方,京中时疫渐渐好转。到得八月,京中每日新增的时疫患者已不足一手之数。
    离京的定安侯也不断传回好消息。虽然折了五六位京营中的将军,但各地疫情也被控制住了!
    再过一两个月,在冬日来临之前,想必这次时疫就能消失无踪。
    本次大疫染病者未过十一,为历朝历代大疫中死亡人数最少的,京中基本没受影响,便是京外各城也不影响日常运转。
    就算国库支出了上千万银两,今年入国库的银子也必定会减少,但这也是千年未有之大德!
    时疫刚在京中发现时,还有官员上书,建议圣上下罪己诏,以平天怒。
    但到得八月,虽还未重开朝,但京中已各处都是称颂之声。
    上天虽然降下瘟疫,不过圣上英明,救百姓于大疫之中,这证明圣上是当之无愧的贤德之君!
    在时疫中立功的诸臣地位都越发稳固,只待时疫彻底消除,圣上论功行赏那日了。
    但在一派歌功颂德声中,也掺杂着些许杂音。
    那就是首功之争。
    圣上本是命四殿下总揽时疫诸事,怎奈先有贾将军提出防治时疫之法,后有定安侯忠于职守,又不顾自身安危离京救疫,再还有贾将军慧眼识人得到时疫药方,相比定安侯贾将军翁婿二人,四殿下便只有一开始的呈上防疫之法的识人之明,和后来稳固守成的苦劳了。
    是四殿下会居首功,还是定安侯贾将军翁婿应当头功?
    有人说四殿下为君,定安侯与贾将军为臣,无论臣子有何等功劳,都得赖四殿下愿意放权。否则若四殿下没将防疫之法呈给圣上,纵贾将军再有奇才,这防疫之法想必也不会施行。
    反驳者说,四殿下不过是皇子,圣上才是大周君主!无论如何,疫情中几桩大功都是定安侯贾将军立下,便四殿下没眼力,不能将贾将军防疫之法呈上,定安侯也定会将此法送到圣上面前!四殿下不过做了该做的事,首功还是定安侯贾将军的。
    王子腾未归,贾瑚仍暂代九门提督之职,京中议论他自然知道。
    并未与任何人商议,贾瑚对着灯坐了一个时辰,想明白了这里头的事。
    这是几位殿下见四皇子立功坐不住了。
    本来四皇子母族不显,人也年轻,在朝无甚功劳,不论是对太子还是对忠勇亲王忠诚郡王来说都不能构成直接威胁,是三位殿下拉拢的对象。
    但在时疫刚被发现之时,四皇子直接得罪了太子,这就绝了他往后中立的路。忠勇亲王忠诚郡王两人已经联手,四皇子只有三条路:
    紧紧依靠圣上。
    倒向忠勇亲王忠诚郡王。
    自成一派,参与夺嫡。
    若四皇子不曾立功,他就算自成一派,也对忠勇亲王忠诚郡王的联手构不成威胁。
    但今次在时疫中,四皇子为诸部之首,不论他是不是首功,功劳都放在那里。他知人善用,懂得放权,又放着身怀有孕的皇妃在户部几个月未曾回府,勤勤恳恳尽忠职守,众人都看在眼里。
    四皇子从前又并无劣迹,经此一事,名声一跃而起,几成诸殿下之首。
    如此他身边虽尚无人,也不可小觑了。
    忠勇亲王是被圣上厌弃之人,空有亲王爵位而无实权。虽有些边关战功,但都不算大功。生母出身低微,本人又无文化,脾气暴烈,不甚聪慧,在朝中名声只比瑶贵妃所出五皇子六皇子略好些。
    忠诚郡王本名声比忠勇亲王好得多,他为贵妃之子,在工部多年,虽无大功,也无大错,又醉心诗书,礼贤下士。
    但在他和忠勇亲王联手后,许多看不惯忠勇亲王的人便连他也看不惯了。这对他的名声自然有所损伤。
    本来忠诚郡王应是觉得名声变差些无妨,就算名声变差些,他也是诸皇子中名声最好的。
    但因时疫的事,四皇子名声一跃盖过了忠诚郡王——他也在工部几个月没回王府,但他毕竟不是管时疫之事的,有四皇子珠玉在前,注意他的人就少了。
    且四皇子又和王子腾共事了这几个月,万一和王子腾结下什么情分,就算只是面子情儿……
    所以京中现在才会出现首功之争的舆论,就是力图让四皇子与王子腾贾瑚产生嫌隙甚至结仇。也在离间圣上和四皇子。
    和圣上最信重的重臣结了仇,让圣上起疑,不论是依靠圣上还是自成一派的路,四皇子都不好走了。
    他倒向忠勇亲王忠诚郡王的可能就会变大。
    想明白后,贾瑚心中对三皇子忠诚郡王的评价变高了。
    若不是他们与四皇子早有默契,他这计策只怕真会有用。
    知王子腾不日就要回京,现在京中舆论也还只是初显,贾瑚便只做不知这事,专待王子腾回来。
    把通灵宝玉还给和尚道士的时候,这两人对他透露一句,要找时疫源头,得往东边。
    东边?
    京城的正东方向倒有几座州府,但……
    时疫是从保定被发现的。
    保定的东边三百里是海津。海津有废弃的港口……
    在给王子腾送信时,他隐晦提出时疫出现得古怪,且是史书中从未记载过的症状,近年京畿并无大灾,按理说不该有时疫出现。
    只怕这时疫并非本朝之物。
    不愧是王子腾,仅用了两个月,就查出春日才到二月时,海津有倭国的船靠岸。
    船不算小,能载百人,但最后他们在岸边找到的倭国人尸骨只有几具。
    再查下去,便查出保定二月有数名因时疫而死的倭人。
    当时才是初春,这些倭国人浑身裹得严实,以身上财宝刀剑换钱买药治病。
    他们卖出东西的保定集市就成了保定时疫的源头。
    而保定集市的商人和京中西市之间往来密切,时疫就这样被带到了京城。
    王子腾回京后,先在京营隔离三日,经院判诊治大约无事,在暑热未褪的时节把浑身裹成个粽子入宫,在太极殿内给圣上讲述此中缘由。
    听闻让国库支出上千万银两,京畿百姓一年未曾耕种,死残十万余百姓的时疫竟是从倭国传来,圣上自然大怒。
    殿内同听王子腾讲述的大臣们也都恼怒不已。
    小小倭国,不但常犯海禁,拦截商船,上岸杀戮,竟然还用此等阴毒之法谋害我朝!
    “定安侯,你所说之言可句句属实?”圣上怒问。
    王子腾道:“若非有十足的把握,臣怎敢妄言?”
    他拜下行大礼:“臣要恭喜圣上!”
    圣上疑惑:“此话怎讲?”
    “时疫并非上天欲对我大周不利,而是异族之祸!陛下得天所授,大周遇时疫却不损根基,这是大周之福!而倭国人满船皆因疫病身亡,无一幸存,此船靠岸处又非倭人常扰的浙闽一带,若此疫并非只在此船上,而是于倭国蔓延,臣猜测,想必此疫必已叫倭国吃尽苦头!”
    自开国起,大周水军便弱,倭国人又奸诈狡猾,海岸绵长,所以几十年来,倭患一直未能根除。
    王子腾一句一顿:“请圣上统计倭国这两年扰岸次数,若真依臣之猜测,想必倭国近些年再无余力扰我大周!”
    “好,好,好!”从屏风里传出的圣上叫好声透出十分的欢喜,“传兵部尚书,即刻派人往浙闽详查去岁今岁倭人上岸次数!”
    即刻便有太监出殿传命。圣上又对王子腾极口夸赞不止。
    这事完毕,就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

第 133 章 源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