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末世建避难所[基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22 章 第二十二份希望[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沙沙声响起,这是只有记者才能听懂的密文。
    几分钟后,安娜又开口道:“申请调用情报:雨林温室基地的沦陷经过。”
    沙沙沙——
    安娜的神色从凝重转为担忧,又从担忧转为庆幸。
    她再次按下金色蜂鸟装饰,切断了与蜂鸟部落的联系。
    “太好了,攻破雨林温室基地的污染物是孢子云!”
    安娜的眉眼间闪过死里逃生的喜悦:“孢子云是最安全的污染物之一。如果是它的话,说不定在雨林温室基地中,也能有不少人活下来。”
    孢子云是废土时代最常见的恐怖威胁之一。
    它们像蒲公英一样四处飘散,飘到哪里,哪里就变成了真菌的领土。
    如果有什么东西途径孢子云的污染区,肉眼难以辨认的纤细绒毛便会扎根在旅行客的皮肤上,带着小小的“种子”一起,以血肉为食。
    几天后,被寄生的人将长满大朵大朵的肥美菌菇,变成活的培养皿,从此步行在荒野大陆上,企图育成一朵新的孢子云。
    听上去似乎很可怕,但是孢子云有天敌,被孢子寄生的人们也可以治愈。
    因此,和不死不灭的变异红线虫灾、堪称无穷无尽的机器人军团比起来,孢子云简直无害极了,仿佛是一位调皮捣蛋的幼儿园小孩子。
    “假如攻破雨林温室基地的是变异红线虫,或者是机器人的话,那里估计会被划成‘危险区,禁止任何人靠近。”汤姆感慨道,“还好,只是孢子云而已。复兴大学城应该会派队伍过去清理现场。把避难所洗洗干净,还能继续用。”
    于颂秋压根没听说过这些古怪的生物,便开口问起了自己最关心的事情:“孢子云的天敌是什么?要怎么治愈呢?”
    汤姆闪烁一下光带:“这个嘛,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听我的妹妹说过:复兴大学城养了许多啄菌鸟,它们的主要食物就是孢子云。”
    于颂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着,林堰开口了。
    “我知道怎么治愈被孢子寄生的人。”他说,“百万城有血液清洗机器,洗洗就好了。”
    “如果来不及赶去百万城呢?”于颂秋继续问。
    林堰耸耸肩:“被孢子寄生的人又不会死,只要有人帮忙,总能赶过去的。”
    一听这话,安娜当即反驳道:“别瞎说,百万城从来不救外人。像是被孢子寄生的倒霉蛋们,还没走到城下,就已经变成灰了。”
    林堰瞥了她一眼,稍稍扭转身躯,让刀背迎上灯光,像个灯泡似的闪了闪:“办法总是有的,想要别人救你,起码得动动脑子。”
    安娜气得鼓起了腮帮子,于颂秋拍拍她:“别放在心上。等到碰见了孢子云,再去想这些事吧?”
    “嗯……”安娜顺势下了台阶,感激地看了于颂秋一眼,主动转移了话题。
    “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这件事。”她的语调逐渐轻松起来,“雨林温室基地在大陆的西边,而我们却位于大陆的中线处,距离太远了,影响不到我们。”
    是这么一回事。
    对于于颂秋而言,还是找到舒服的床垫更重要一些。
    很快,雨林温室基地的遭遇便被放置到一旁,众人兴致勃勃地准备起食物来。
    河蚬、菜蕨、被拖回来的变异野猪……所有人都忙得热火朝天。
    于颂秋将河蚬倒进干净的水中吐沙子,然后走到仪器旁边,开始调用新房间。
    之前,三个人口提供的能源量足以调用一间五平方米的厕所;现在,避难所里又多了五个人,怎么着也能调用一间八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吧?
    她都想好了:第二间房间得是厨房,还要自带烹饪工具和烹饪能源。
    这样一来,在避难所中的日子便会舒适许多,起码不用被室内篝火的烟雾熏得够呛。
    “申请调用房间,照例开启管理员调试模式。”
    为了防止被别人听见,于颂秋选择手动输入,并关闭了智能系统的语音播报功能。
    【管理员调试模式已开启。当前可支配存储能源总量最多可调用的房间面积为:十平方米。】
    【望管理员谨慎选择。】
    于颂秋不打算把“十平方米”的总量全部用完:万一之后还需要什么单独的小房间呢?
    总得留点余量,才叫人安心。
    一般而言,在常见住宅中,厨房的最低面积是五平方米。
    这是因为,无论是开火炒菜,还是切菜洗菜都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
    而且,开火本身就是一件很热的事情,如果房间里的空间太小,保温能力太强,那么站在厨房里负责烧饭的人,很快就会体验到“蒸笼一般的桑拿享受”。
    同时,考虑到也许会出现两个人站在一起合作的可能,于颂秋决定把厨房的面积设置在八平方米左右,并使用U型布局。
    这样,她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让在厨房工作的居民们拥有尽可能舒适的体验。
    “唔……然后是灶台和洗菜池。”于颂秋手指滑动,快速浏览选项。
    虽然使用能源和电力的灶台种类更多,但是,她有点想要一个不用智能系统供能,也可以正常使用的灶台。
    理想款是既可以通过添加燃料供能,又可以通过能源和电力供能。
    “就这个了!”
    灶台的体积是大了一些,然而,她没有别的更优解了。
    “洗菜池得找个大的。”
    避难所居民要洗的东西不仅仅是野草野果,还有大块大块的各种肉类。
    于颂秋瞄上了一个足足有两米长的水池。
    这个水池是合金制成的,宽半米,高三十厘米,非常合适。
    “差点把抽油烟机给忘了,这间厨房没什么窗户,散味可全靠它了。”
    三个超大号家具一放,厨房里的空间瞬间小了许多。
    于颂秋没有继续调用新的家具,而是安装了一个空气循环过滤系统和一个室内控温通风口。
    此后,她快速排完水管和能源输送管道,点击【确认】按钮。
    能不调用的家具,就不去调用——每一点能源值都异常宝贵,不可随便浪费。
    等到新厨房从墙壁上“挤”了出来,变异野猪也切分完毕了。
    大块大块的肉堆在避难所外的草地上,下面垫着骨架和准备丢弃的内脏。
    于颂秋出门瞧了瞧,顿时打消了利用内脏的想法:
    这些肉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吃不完;而内脏们大多在之前就已经掉出来了,现在剩下的内脏都不适合食用。
    也罢,反正他们现在忙得要死要活,也没空处理内脏。
    “汤姆,你把今天要吃的部分、适合保存的部分和准备交易的部分分开,等明天,我们把肉送去别的避难所,换点其他物资。”
    于颂秋娴熟地分配任务。
    “撬棍,你带领你的小队把今天的战利品好好擦一擦。厕所和厨房里都有自来水,要用的话,自己去接。”
    于颂秋掠过林堰,朝向安娜。
    “安娜,你和我一起炖汤,我想和你聊聊有关避难所的事情。”
    她还有很多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要问,既然安娜的职业是“记者”,那么就再适合不过了。
    分配完所有人今晚要干的工作,于颂秋和安娜走进厨房。
    黑荞麦手足无措地站了一会儿,快步跟上:“我呢?大姐姐,我呢?”
    于颂秋脚步一顿:她把黑荞麦给忘了。
    文明社会的烙印让她忽略了:年仅九岁的黑荞麦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要压榨童工嘛?
    于颂秋犹豫片刻,说:“你想学习分肉,还是想学习组装家具?”
    黑荞麦立刻选择了“肉”。
    理由很充裕:因为“肉”听上去非常好吃,而“家具”不能吃。
    于是,他被送去了汤姆身边,学习“如何拆解变异野猪”。
    不一会儿,暖洋洋的热气从厨房里蔓延出来。
    这股热气带着炖肉的香、菜蕨的脆和河蚬的鲜。
    半个小时后,所有人都围坐在一起,一人端着一碗汤,边喝边聊。
    “这次的肉太多了,吃不完。”汤姆一边往身体里倒猪肉,一边询问于颂秋的意见,“我们要不要把它们运到附近的避难所去,交易一些别的物资?”
    “可以。”这正合她的心意。
    考虑到撬棍三人组来自霞光避难所,为了照顾他们的感受,于颂秋扭头看向正在狼吞虎咽的撬棍:“霞光避难所缺不缺肉?”
    撬棍大口大口地撕咬着猪肉,一筷子又一筷子地把菜蕨喂进嘴里。
    听见于颂秋的问题,他抹了一下嘴唇上的油渍,回答道:“不缺。我们比较缺这个草和这个石头,真好吃。”
    那就不送去霞光避难所了,于颂秋又看向林堰:“翡翠湾里有多余的床垫嘛?”
    林堰慢条斯理地喝干手中的汤,回答道:“有的,翡翠湾的特产之一就是纺织品。”
    完美,她正缺纺织品呢!
    当下,于颂秋便拍板道:“我们明天去翡翠湾避难所走一趟,换点被子和床垫回来。”
    顺便,她还要问问祖母绿“究竟如何才能找到精神稳定剂”,以及“雨林温室基地出事的真正缘由”。
    那么大的避难所,总不会没有“检测孢子云行踪轨迹”的能力吧?
    这件事中,必有隐情!
    ……
    第二天,四人脚踏车上载满了变异野猪肉和全体避难所成员,来到了翡翠湾的门口。
    本来,于颂秋打算随便找个人帮忙搬东西,然后自行前去交易。
    但是,要想借用四人脚踏车,总不好把林堰丢下。
    带上了林堰,她便不放心让撬棍三人组独自留在避难所中了。
    于是,撬棍、铲子和飞镖也跟着上了车。
    大家都离开了避难所,安娜便吵着闹着想要去见识一下“传说中的翡翠湾”,硬是挤上了车顶。
    安娜都走了,黑荞麦可怜兮兮地蹲在避难所门口,活像是被抛弃了一样。
    所以,他也跟着去了。
    最后,避难所里只剩下了汤姆,于颂秋瞅瞅可怜的汤姆,选择把他一起带上——汤姆那么小一只,随便塞在车底的角落里即可。
    至此,可怜的四人脚踏车又被迫“膨胀”了起来,小小的车身载了足足八个人和两捆野猪肉。
    “这车真牢。”坐在后座上的于颂秋忍不住扶额。
    再次来到翡翠湾避难所的门口,她的身份已大不相同。
    于颂秋感慨地看向这只倒扣在荒野上的“银灰色巨碗”,抬手按响传达铃。
    反射着金属光泽的半圆形建筑缓缓裂开一条宽缝,电子眼从墙壁里伸出,绕着她转了一圈。
    “咦?于……于颂秋?”工头错愕的惊呼声从喇叭中传出。
    今天是他负责值班,没想到,正好撞上了“失踪”一天的老熟人。

第 22 章 第二十二份希望[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