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明割韭菜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大规模的燧发枪[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行人,脸上干净清爽了一点点。
    现在还是初春,天气很冷,人们不经常洗澡,还不太明显,等夏天了,区别就应该非常大了。
    这是好事啊。
    等出了到西城的时候,看到不少人在修水泥路。
    这水泥路的成本其实不低。
    既然朝廷有支出,肯定响应的得有收入。
    城内的基础建设,得商人们来买单,得将大明朝的商税也修整一下。
    当然,目前还是局限于北京,不可能一口气推到全国。
    马车一路向制造局行去,很快便到了制造局。
    眼下,孙承宗、李邦华、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还有刚刚被传召到京师的新任兵部侍郎范景文,皆在制造局门前恭候圣驾。
    徐光启、汤若望、孙元化、毕懋(mao,四声)康等人也皆在门口。
    那原本属于工部的军器局,自然是还在,不过基本上已经停止状态。
    能用的基本上是基层,干活的被调到制造局来了,不能用的留在了军器局。
    现在制造局的郎中是毕懋康。
    这是为了防止腐败。
    没办法,原本的军器局烂账太多,新的兵器已经不能经过那里了,否则钱投进去没回响,东西还造不出来。
    崇祯下了马车,众人行礼道:“参见陛下。”
    “都不必多礼。”
    崇祯说着,向里面走。
    制造局周围平日里都是有重兵把守的,而且全部都是调派的锦衣卫,没有皇帝的令牌,是进不去的。
    除非像现在这样,和皇帝一起进去。
    这里可是有大量的军事机密的。
    等进去里面后,往深处走,崇祯道:“燧发枪现在有多少支了?”
    “回禀陛下,现在一共制造出2万支。”
    “带朕去看看。”
    “陛下这边请。”
    众人一起跟着毕懋康进了右边的大门,里面空间极大,这里是火器库房。
    一边摆放着八门红夷大炮,看起来雄壮而有震撼力。
    再往里面走,是一排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燧发枪,规格基本上是一模一样。
    每一支燧发枪的头部都有一根刺刀。
    它们安安静静躺在上面,看起来颇有质感。
    一眼望去,颇为壮观,极其震撼。
    尤其是向张晨这种穿越者,他明白燧发枪待刺刀意味着什么,从而更加感到震撼。
    2万支!
    毕懋康一年多的时间,造了2万支燧发枪出来了!
    一天能造50支!
    在武器制造搬到这边来之后,效率明显提高了太多太多。
    张晨也不得不感慨中国古代制造。
    古代制造肯定是非常强的,从秦代开始便是如此。
    宋朝的时候,兵器装备简直是到了巅峰,普通士兵都可以披甲了。
    明朝更不必说。
    因为钢铁冶炼技术提升了,铁矿被挖掘的也更多了。
    张晨拿起一边的一个小麻袋,上面写的弹药袋,燧发枪的弹药就是装在这里面。
    每一把燧发枪还配置了一根插销,那是上子弹用的。
    火枪营从去年就组建了,现在装备大大增加,火枪手在今年7月的大战,应该是可以初次投入,小试牛刀了。

第166章大规模的燧发枪[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