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明割韭菜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2章辽东风云[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月二十六日,小雪。
    距离皇家票号开业,已经过去十天。
    票号兑换出去的银票总共高达5万两(约3250元)。
    而乾元堂这十天的收入一共到了3万两,也就是说,每天3000两的收入。
    这个售卖速度,刚好到出货速度的一半。
    什么意思?
    例如今天乾元堂卖出去10000件商品,而北京制造局一天的20000件。
    当卖出去的天销售量达到20000件的时候,就是持平了,即受到产能的约束,天营业额无法再往上提升。
    一半销量到了出货速度的70%,就要考虑扩大产能了。
    但产能扩大后,就要考虑增加门店。
    等门店增加到足够多,而天销售量区域平稳的时候,说明市场饱和了,这个时候可以增加品类来形成品牌护城河。
    崇祯放下笔,将这本书合上,书的封面叫《生产与营销》,通篇白话文。
    尚未写完,更谈不上印刷。
    但之后肯定是要送到国立北京大学去的。
    现在的营业额已经非常可观了,甚至超出了崇祯的与其。
    也就是说,可能要提前增加生产线。
    不多时,毕自严就送过来了每天详细的兑换银票人数和数额。
    崇祯用毛笔化出一个曲线图,是一个弧形向上的。
    这说明不仅仅每天在增加,而且后一天增加的数量也比前一天增加的要多。
    银票正在加快速度流入民间。
    而乾元堂销售的数据曲线没有票号银票增加陡,说明有些人兑换银票,不仅仅是用于在乾元堂消费的。
    这说明,其实有一部分人确实更喜欢银票。
    想想就知道了,银票多方便?
    碎银子很难评估,也不好找零。
    银票除了损害钱庄、官员和地主乡绅的利益,对普通人来说绝对是好上加好的。
    银票之事暂且在向稳定的方向发展。
    中午的时候,张晨在乾清宫梳理目前整个大明的局势,将所有重中之重的事情拧出来,准备排个优先级一件一件交代安排下去。
    不过,刚吃完午饭,就接到了一封辽东来的奏疏。
    谁写的?
    还能是谁?
    袁崇焕!
    要干什么?
    要增加人手。
    为什么要增加人手?
    因为要筑城,筑大凌河城。
    历史上的大凌河城是个什么情况呢?
    袁崇焕在崇祯三年被杀,孙承宗临危受命,督师辽东,在崇祯四年正月筑造大凌河城。
    七月,皇太极挥师五万,辽东局势转折点大凌河之战拉开序幕。
    结果就是,明军战败,大凌河城被毁。
    还没完,战争是政治的延伸。
    孙承宗下台,祖大寿投降,三顺王反叛,孙元化被杀,关宁军损失惨重。
    自此,孙承宗和袁崇焕彻底推出大明朝堂,辽东系也彻底开始军阀化。
    这一战的战败,对辽东局势的打击,是不可逆转的,对大明朝是雪上加霜。
    国家的治理,也是谋求的

第162章辽东风云[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