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念明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祈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良久方才站立,将香柱给了一旁恭立的庙祝,庙祝将香放置在了神像前的香炉内。
    香烟渺渺,带着期望,弥漫在神像前,将神像笼罩。
    “许公子如此诚心,我想姜毛二公有灵,定会感应,心中所求之事必然有所好转,还请许公子宽心。”
    子明一脸忧心忡忡,拱手写过庙祝的好意,匆匆的离开了姜毛庙。
    一脚踏出姜毛庙,好像心中有什么事情被放下一般,子明眉头一皱,回头看了下祠庙。
    阳光斜落在姜毛庙的上方,一抹光辉洒落在二公身上,搭配着香烟的烟雾,显得那样的圣洁。
    子明无奈的笑了一下,“自己在想什么呢。”
    摇着头离开了祠庙,只是那姜毛二公,还肃立在坛上,享受着人们的恭敬。
    爵溪,位于县东二十里,三面环山,东临东海,是为渔村,因村南一溪林茂噪而取村名为雀溪,元代谐音作爵溪。
    在此有一座及其有名气的道院,是谓“大瀛海道院。”
    其碑文有记载:“日余,十有二杓贞于天田,延?第六春也。”其中意思就是夕阳尚有余辉时分。
    天空中旋转了十二次的北斗星斗柄正指天田星,即为正月,是延?年间的第六个春天。
    吕虚夷,得到了吴澄的“一言以久其名”,就更便于“资众力以大其居”,终于在至治二年,于爵溪南门,建起了大瀛海道院。
    早在元代,便极有名望,到了元代延?六年,当时的道长们便邀请“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帮忙写了一篇碑记。
    就是后来极负盛名的“大瀛海道院碑记。”后来又让集贤直学士吴澄撰文,翰林学士袁桷篆额,最终大成。
    据说碑成后三年,赵孟?先归道山,吴澄辞官归山讲学。可以说是大成之作,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瑰宝。
    历来就收到官方重视,据说后世鲁迅也想要一份拓文,但是也没有拿到。
    从元末到明代这些年间,在原有的基础上陆续增加供奉关帝、罗汉、三官、土地等神,佛道共祀。故民间又称之为“大庙”。
    子明仔细端详着眼前的道院,信徒们进进出出,给了道院极大的人气,香火鼎盛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比起县城内的栖霞观来,道院的规模要大上许多,其中殿堂居室便有二十七间,建筑面积就有七百平方米。
    那著名的大瀛海道院的碑记就放在大瀛海道院前殿左侧。
    子明抬腿进入其中,仔细观看着这座道院,号称建立之初,就被赵孟?等人看不起的存在。
    细看之下,心中也是及其佩服建立之初,那些道长的厚脸皮,即使赵孟?看不上这小小道院。
    认为其配不上大瀛海这个称呼,还是给他写了一篇文章,看着这座雄伟的道院。
    心里不由的流露出元代的一位不知名文人写的一首诗句:“人间咫尺大瀛海,方丈蓬莱信杳然。若木三更先吐日,弱流万里不通船。
    未同徐福来求药,好访安期且问仙。闻说吕公高隐处,蛟龙常护石床眠。”
    向来听说此院灵异,子明抬腿进入道院,在道长的指引下,陆续跪拜。
    祈祷着神灵保佑家中父亲的安康。诸事完毕,回转家中,许母刚弄到几条带鱼,打算腌制成咸鱼,下饭。

第六章祈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