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曼哈顿1978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七章 安排与分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纽约。
    史丹利四楼。
    大卫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感觉又重新恢复了精力。
    他出了电梯,正准备走进办公室时,一个声音传来,让他停下了脚步。
    “嗨~老板,早上好!”
    大卫循声望去,打招呼的人,是一周前放假回旧金山和家人团聚的鲍勃·洛克菲勒~
    “嘿~鲍勃!”
    “万圣节,你们在旧金山过得怎么样?”
    “还好~”
    特意过来等着大卫上班的鲍勃,按捺住自己内心复杂的情绪,走到大卫面前,陪着他走进办公室,闲聊起了家族聚会的一些趣闻。
    。。。
    鲍勃·洛克菲勒,从国内知名院校芝加哥大学拿到EMBA学位后,满怀着热情和憧憬来到纽约,准备大展拳脚,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和财富。。
    洛克菲勒家族的创富神话人物,老约翰·洛克菲勒,是鲍勃从孩童时代就无比尊敬、敬佩的长辈和人生偶像。
    老约翰有五个儿子,鲍勃的爷爷劳易斯,是老约翰的第三子。
    鲍勃虽然很少听到爷爷劳易斯,评价、谈论自己父亲的一生,却从其他人的口中,听过许多有关老约翰的发家史。
    所以,度过了青春叛逆期的鲍勃,最先给自己找到的人生目标,就是追赶老约翰的脚步,为自己,也为洛克菲勒家族,添上浓重且精彩的一段。。传奇历史?
    鲍勃的人生目标很明确,理想很远大,可现实并不想他想象得那样。。Soeasy~
    他来纽约,来华尔街,来大卫的公司没有多长时间。
    但他切实的目睹到了,史丹利在变革期的频繁人员变动。
    大把的拿着各种学历和工作经验的精英,手持自己厚厚的简历,排着队走进史丹利的面试办公室,只为给自己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芝加哥大学EMBA,很牛吗?
    呵呵~
    鲍勃如果不是听从了家人的劝导,接受了爷爷劳易斯帮忙安排的这份工作。
    从NASA出来的所谓“火箭工程师”都在华尔街找工作时,面临四处碰壁的尴尬境遇,何况他一个刚刚毕业,毫无工作经验的年轻大学生?
    即便是他能在华尔街找到工作,也不过是和跑腿、买咖啡的杂工一样罢了~
    华尔街上,从来都不缺高学历、心思通透、不择手段的“精英人士”~
    。。。
    办公室里。
    大卫把自己的公文包扔在桌上,拉着鲍勃在沙发边坐下来,聊了一会儿闲话。
    一周前,鲍勃离开时,他在办公室里熟悉的同事莱昂、山姆、尤里等人,只剩下了尤里还没有选好自己的目标。
    大卫向给他送来咖啡的秘书玛姬道谢后,对鲍勃问道:“你这次和家人团聚后,选好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了吗?”
    大卫心里很清楚,劳易斯把自己的孙子鲍勃交给了他,可不是让他把鲍勃当大牲口一样随意使唤的。。
    鲍勃向给自己倒好了咖啡的秘书玛姬道谢后,看着她出门、关门,才沉吟了下,说道。
    “我的父母,其实并不希望我来华尔街工作~”
    “但他们都听了我爷爷劳易斯的建议,给了我自由选择的生活权力~”
    鲍勃深吸了一口气,坐直了身体,很真诚的看着大卫说道:“我现在只是您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
    “我个人的想法,并不重要~!”
    “您希望我做什么,我就会努力的把它完成,并保证会把它做得完美、无可挑剔~”
    “嗯~”
    大卫轻轻哼了一声,对鲍勃身为打工人的基本认知、定位,感觉很惊讶~!
    难道这小子去了一趟旧金山,就开窍了?
    大卫端起咖啡抿了一口,心里决定再试探一次,便笑道:“OK~”
    “山姆和穆·布兰德斯,正帮我看着期货市场的交易。。”
    “莱昂,我跟他安排了组建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
    “你呢?你更喜欢哪个工作?”
    “偏于在市场里进行交易的?还是偏于数据研究、分析的工作?”
    鲍勃眼睛都没眨的笑答道:“我听您的安排!”
    “你是认真的?”
    “是的,老板!”
    “。。行吧~”
    大卫向后靠了靠,让自己半仰着陷入在沙发里,嘴角的笑容慢慢变淡,轻声说道。
    “放松些,伙计~”
    “只是。。随便聊聊~”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们,一般都会去做自己喜欢的职业~”
    “就像。。我曾经的高中同学们,被问及自己的理想职业时,有人会说自己未来要当米国总统,有人说自己想当一名将军。。还有人说想当航天科学家,送宇航员们上火星,实现人类可以遨游宇宙的梦想。。”
    “可他们现在呢?”
    “全都忘记了自己曾经的那些豪言壮语~”
    “学习成绩好的,大多进入了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安慰的工作,娶一名相爱的女孩儿作妻子,家庭和睦、美满的度过一生。”
    “学习成绩不好的那些人,也大多学了一些职业技能,找了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娶妻生子,平平淡淡的过日子~”
    鲍勃微微歪头,忍不住好奇的问道:“你呢?你高中时。。想过未来会什么吗?”
    “没有~”
    大卫回忆着那段曾经不属于自己的高中经历,摇头笑道:“我在高中时,很呆~没什么特别伟大的梦想,更没有什么未来规划之类的想法。”
    “我来纽约打工,也是想离开生活了近二十年的莫里森小镇,到纽约这座大城市开开眼界~”
    “额。。就这样?”
    “是啊~仅此而已~”
    大卫解开了自己外套的纽扣,给自己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笑道。
    “我们。。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咳~上面两句是歌词儿,下面不会多写了。。)
    。。。
    大卫目光的看向窗口,眼神里充满了回忆的和鲍勃聊着理想、工作、职场、现实等等。
    他恍惚间,回忆起了前世大学毕业后,偶遇一位事业成功的学长,两人把酒言欢时,聊过的那些话题~
    鲍勃,很认真的听着大卫的问题和给出的一些个人见解,脑子里努力把它们都记了下来~
    大卫说得对!
    他们。。不一样~
    如果两人换位,鲍勃不觉得自己,绝对不可能比现在的大卫·科尔曼,更加成功。。
    他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白手起家,用自己层出不穷的好点子,获得了诸多大佬的赏识和肯定。。
    鲍勃在万圣节前夜的家庭聚会餐桌上,长辈、爷爷们都和堂兄莱斯利聊起了大卫~
    老约翰的儿子们,洛克菲勒五兄弟中,和大卫接触最多的劳易斯,对大卫的评价非常高~
    鲍勃清晰的记得,他爷爷的原话是:“如果那小子一直选择留在华尔街。。莱斯利,你回去后,一定要多关注他!”
    “未来的华尔街。。有了他,会更有趣!”
    ---
    纽约的东北方。
    马萨诸塞州。
    波士顿,剑桥区,一栋三层老房子内。
    哈佛大学教授阿姆斯特朗·巴特莱,与摩根家族的老摩根,坐在二楼的崭新书房里,喝着老摩根带来的巴西顶级咖啡,闲聊着。
    老摩根放下了手里的咖啡杯,笑道:“您的那栋老公寓,取暖设备老化很严重,非常不安全~”
    “您可以在这里先住一段时间,等到把取暖设备更换、翻新完了,再搬回去~”
    贾尔斯的导师,巴特莱教授也放下了咖啡杯,没有任何客套的点点头,笑道。
    “呵呵~说吧,你又碰到了什么难题吗?”
    老摩根洒然笑笑,摊手道:“你还是。。这么的直接啊~”
    巴特莱教授双手交叉,手肘夹在桌子上,摇摇头:“我的时间。。不多了~”
    “。。”
    巴特莱教授的心脏病,老摩根当然知道。
    他还多次劝解过老友巴特莱,尝试着去斯坦福大学医院,换一个更健康的心脏。。
    但巴特莱教授每次都很明确的回答:“不~我的人生,绝不会去承载他人的心脏,继续活下去。。”
    。。。
    老摩根在老友的注视下,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道。
    “汇率!”
    “我的计划。。需要不断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货币结算~”
    “国际汇率市场的变化,将决定了计划的成功程度~”
    “所以,我想听一下,你对米元汇率,和国际货币市场的分析、见解~”
    阿姆斯特朗·巴特莱,作为哈佛大学的知名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于老摩根的这个问题,早就有了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
    (这里提一下,诺贝尔经济学奖,英语名字为:NobelMemorialPrizeinEconomicSciences,译名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它是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新设立的一个奖项。)
    (正统的诺贝尔奖,英语:NobelPrize,是指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它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士,没有经济学奖,这一奖项。)
    (有趣的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礼,有人在台上,向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新奖项的看法~他声称:经济学,本就不应该用诺贝尔的名字设立奖项,瑞典中央银行的这一举动,是对诺贝尔名字的抹黑。。)
    (那么。。问题来了~诺贝尔在世前,不知道经济学的存在吗?显然不是~)
    (著有《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等名著的亚当·斯密,逝世的时间是1790年。)
    (咳~闲话至此,书归正文!)
    。。。
    (以下,老摩根与巴特莱教授,对国际货币汇率市场历史变化的一段谈话,不喜可略过。)
    。。。
    书房里。
    巴特莱教授整理了一下思路,缓声讲道。
    “三十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主权货币之间的关系,就呈现出了新的格局。”
    “不~”
    “其实,应该说。。早在大战尚未结束之前,各国就已经开始酝酿战后的世界货币计划了。
    “1944年7月,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镇,召开的四十四国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由此,建立的战后国际货币秩序的基本结构,我们称它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巴特莱教授,见老摩根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知道这段历史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性,便用简单的几句话,略过了大段具体的解释,继续说道。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设计的基本意图是,避免那种在金本位制下,为了纠正国际收支逆差,而形成的紧缩压力和竞争性的贬值行为。”
    “但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际演化过程中,各国汇率并未按照需要进行调节,而是日益趋于固定。”
    “各国都不愿进行贬值,并且往往只有当其他各种可以用来改变状

第四百二十七章 安排与分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