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7章 墨家的不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够不强制要求别人兼相爱交相利,必定能治理好行省。”朱元章道,“不过兼相爱是一个好的道德风尚,如果能鼓励百姓这么做,还是很不错的。”
    “好的品德只能鼓励,不能强求!”秦宇再一次强调。
    “说完了墨家的不足之处,法家的呢?”朱元章又问道。
    “法家最早可以追朔到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于战国。”秦宇道,“其实在上古时期就有法了,姜太公的祖先伯夷协助虞舜,立法设刑。”
    “法家的思想是缘法而治”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也就是说,法家在一开始就已经很完善、公平了。”
    “只不过后来,受到了孔子‘仁、‘德的冲击和批判,逐渐走上了岔路。”
    “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而周礼是什么呢?是维护周朝统治阶级的一套礼仪和规矩。他的礼就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法家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而‘礼却主张刑不上大夫……”
    “二者有着尖锐的矛盾。”
    “百家争鸣时期,儒家和法家,进行了一场‘论道。”
    “孔子恢复周礼,而周礼的本质是什么呢?”
    “别贵贱,序尊卑。孝、弟(悌)、忠、节……”
    “其中的孝……二十四孝,就是孝字的‘杰作,至于什么是二十四孝,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其中有很多可怕,泯灭人性的东西。”
    “二十四孝泯灭人性,怎么会?”朱元章听了神情凝固。
    作为封建君主,他也是很推崇二十四孝的。
    “你还不知道?”秦宇傻眼。心想看来此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很落后的阶段啊。他跟着自己谈论了这么久历史,这方面的思想居然没有进步多少?
    】
    “比如说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吧。”秦宇道,“汉朝时期的郭巨,家中贫穷,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家中有个老母亲经常减少自己的吃的,拿给小孙子。”
    “郭巨就对妻子说: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
    “更为可笑的是故事的结局: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编这个故事的人也知道,如果真的让他把儿给埋了,有点太离谱,恐怕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于是搞出了一个天赐黄金釜的桥段来。”
    “从后面的天赐黄金也可以看出,这个故事,根本就是一些人为了宣扬孝,编出来的。”
    “这个故事,为什么就不好呢?”朱元章问道。
    “知道藏羚羊这种动物吗?”秦宇问道,“藏羚羊在飞渡山涧的时候,都是老的在下面,给年轻的垫背的。年轻的飞过去,年老的葬身崖底。”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都是年轻的给老的垫背,用不了几十年,藏羚羊就灭绝了。”
    朱元章闻言沉默,良久道:“细想之下,这个故事的确不怎么样。”

第427章 墨家的不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