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光电子数据传输[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着韩志高和霍鹏华两个人的争论,常浩南也隐隐觉得有点脑子发胀。
nbsp这种落实到具体层面的项目,他当然也做过不少了。
nbsp但其中绝大多数,飞机也好,航空发动机也罢,都算是自己的老本行。
nbsp哪怕重生前没吃过猪肉,至少也见过猪跑。
nbsp上手自然不难。
nbsp而少数不算的,比如之前的重型模锻压机,还有更早些时候的软性磨料抛光技术,也总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其中前者更是连总体设计都有个半成品的方案。
nbsp实际上只需要他解决一些关键难题即可。
nbsp然而这一次面临的,却实是全新的挑战。
nbsp超短脉冲激光加工设备,属于字面意义上的从无到有。
nbsp连理论都是他一点点抠出来的。
nbsp工程层面就更不用说了。
nbsp别说国内,国外也没有先例给他参考。
nbsp只有一点点摸索。
nbsp不过,常浩南知道,不能让俩人这么继续吵下去。
nbsp正常的工作碰撞没问题,但要是搞出火气来,那就免不了要影响后续的项目进度了。
nbsp“霍组长。”
nbsp他开口打断了这场争论:
nbsp“如果暂时不考虑体积和质量的限制,单从技术角度出发,能不能实现韩组长的需求?”
nbsp这类设备又不需要考虑出口,一旦建造完成大概率是放在原地十几年乃至更久不会挪窝,所以就算体积大也无妨。
nbsp最多就是直接到盛京原位建造。
nbsp当成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就行了。
nbsp这个思路让霍鹏华直接就是一愣。
nbsp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还从未见过如此奇怪的要求。
nbsp但仔细一想,很多工程问题确实是由于体量限制所带来的,如果在这方面放飞自我,那确实能少很多问题。
nbsp而刚刚还跟他争论不休的韩志高也开始认真考虑这个思路的可能性。
nbsp就光路来说,设备体积增大虽然会导致传播距离变长,但这对于激光来说反而不算什么问题,散射和衰减并不会因为从1米变成10米或者20米就不可接受。
nbsp反而对一些零部件的精度的要求还能降低。
nbsp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nbsp不过,霍鹏华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nbsp“即便不限制体积和重量,最多也只能解决电磁辐射和传输带宽的问题,但是延迟、同步率和损耗还是会存在,甚至还有可能因为体积变大而更严重了……”
nbsp这个时候,侯询院士也插了进来:
nbsp“而且很多电子泄露、噪音和失真并不是传输过程,而是信号转换过程带来的,这跟你的设备体积关系不大。”
nbsp这基本就是最终结论了。
nbsp常浩南只好把这个有点逆天的思路暂时放下,然后开始考虑其他可能。
nbsp好在经过这么一打岔,韩志高和霍鹏华俩人也没了继续口头对抗下去的兴趣。
nbsp“从技术上讲。”
nbsp几分钟后,霍鹏华再次开口:
nbsp“利用静磁波器件和超导线是……”
nbsp这话才刚说出口,第三组负责材料保障的同志就用十分不和善的眼神看了过去,直接把他给弄没声了。
nbsp闹呢,要是谁能实现室温超导,那直接等着拿诺奖就完事了。
nbsp显然不现实。
nbsp一时间,会议室里又安静了下来。
nbsp“损耗低、带宽大、辐射小、分辨率高……”
nbsp常浩南在面前的笔记本上列出了对整个数据信号处理过程的一系列要求。
nbsp然后,突然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nbsp一种全新的可能。
nbsp“如果我们把信号调制到光上面呢?”
nbsp常浩南的一句话突然打破了沉默。
nbsp不过,即便对于在座的一众专家来说,这个说法也着实有点别扭,因此竟然没有人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nbsp所以他又更进一步地解释了一下:
nbsp“我的意思是说,在整个系统中采用光电子信号,而不是电信号?”
nbsp在他第二次开口前的一瞬间,常浩南突然有一种直觉。
nbsp于是他在说话的同时,把整体思路丢给系统验证了一下。
nbsp尽管由于这个思路并不完善,导致需要一个极其逆天的科研点数才能够进行完善。
nbsp但这毫无疑问地说明……
nbsp思路可行!
nbsp这让常浩南顿时信心拉满,当即继续道:
nbsp“光载波频率非常高,所以信号带宽相对载波频率属窄带范畴,线路的传输特性先天更加稳定,而且利用光纤来传输信号的损耗率相比传统的同轴电缆或者波导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是从根子上就没有电磁辐射的问题,甚至连电磁屏蔽层都可以省掉
第881章 光电子数据传输[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