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0章 余波回荡(6K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间小礼堂内,正聚集着一大群观看阅兵式的学生。
    nbsp这个年头又不存在网络直播,宿舍里也没有电视信号,如果想要看直播,就只有在学校里几个特定的地方。
    nbsp二十出头的年纪,本就是最有朝气、对国家大事最为关注的阶段,而京航的特殊性质,更是加大了这部分人的比例。
    nbsp因此,甚至在阅兵式还没开始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挤得人满为患。
    nbsp以至于后来的人只能坐在地上。
    nbsp最后还是唐林天亲自出面,要求各宿舍楼把装有电视的活动室开放,才止住了汹涌而来的人潮。
    nbsp而这次阅兵直播的内容,也并未辜负他们特地起的这个大早――
    nbsp对于还没有进入航空工业系统工作、接触不到太多涉密消息的学生来说,除了中间有一个编队的歼7e实在乏善可陈之外,其它型号,都还是比较惊喜的。
    nbsp只不过,礼堂毕竟是公共区域,实在不适合大声喧哗,而且也没有人想要错过解说员的任何一句话。
    nbsp所以,一开始,大家还是能够压抑住自己的情绪。
    nbsp只是时不时传出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
    nbsp“我说,周哥。”
    nbsp李岩看着电视里飞过去的双三角翼歼7,歪过身子,小声对坐在旁边的周书万问道:
    nbsp“我记得南哥……不对……常教授当年跟咱们一起上学那会,不是在课上设计出来过一种下颌进气的歼7改进型么,怎么没装备啊?”
    nbsp二人都是常浩南在读本科时候的同学,只不过如今后者已经博士毕业成为教授,而他们还在读研三,正在准备硕士毕业论文。
    nbsp周书万眉头微皱,看了旁边的李岩一眼:
    nbsp“你爸是空军,这事你问我?”
    nbsp话虽如此,但他还是继续回答道:
    nbsp“再说了,我记得常教授当时就说过,那种型号还是比较落后,所以我们会装备更好的。”
    nbsp“好像确实这么说过,但我以为他只是在装逼?”
    nbsp李岩挠了挠头。
    nbsp他父亲确实曾经是空军,但两年前已经转业了。
    nbsp“……”
    nbsp周书万沉默片刻:
    nbsp“其实……我当时也是这么觉得的。”
    nbsp然后话锋一转:
    nbsp“但考虑到人家如今真的成了我们的教授,所以我现在回想起来……他可能当时就已经全都计划好了,你看刚才飞过去那么多歼8c,明显已经大批量装备部队了。”
    nbsp二人的闲聊显然打扰到了周围,很快,前面就有一个人愤怒地回过头,示意他们噤声。
    nbsp“苏27来了,快看!”
    nbsp礼堂内再次恢复了原本的寂静,只剩下两名解说员富有韵律的声音。
    nbsp哪怕是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亲眼见过苏27的也是极少数。
    nbsp96年倒是在新闻上见过不少,但那时候的信号质量更差,而且都是被剪成稀碎的零散画面,肯定不能跟阅兵的时候相比。
    nbsp除此之外,就是军事杂志上面那几张固定的图片。
    nbsp因此,所有人都恨不得屏住呼吸,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镜头。
    nbsp毕竟,他们可没条件把画面给录下来慢慢看,也没有打几个字就能找出图片的搜索引擎。
    nbsp一旦错过去,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看到了。
    nbsp但周书万却是个例外。
    nbsp他的导师是国内着名航空安全器材专家,在十一号工程中,参与了对k36d弹射座椅的技术吸收工作。
    nbsp当然,他作为一个小硕,是不可能有机会直接参与的。
    nbsp但至少,照片和资料他还是看过不少。
    nbsp所以,在一众观众之中,只有周书万显得非常泰然自若。
    nbsp甚至还特地拧开保温杯喝了口水,并在心里对少见多怪的同学们进行了一番指指点点。
    nbsp但还没等他把杯子从脸前面拿开,就听到刚刚回头谴责他们的那个人发出一声咆哮。
    nbsp“我艹?”
    nbsp他刚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谴责回去,但紧接着,礼堂里面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
    nbsp内容也基本都差不多――
    nbsp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惊呼。
    nbsp周书万放下杯子,把视线重新聚焦到电视屏幕上。
    nbsp然后,瞳孔猛地一缩。
    nbsp好在,讲台上面的老师很快反应过来,赶紧抬起手迅速下压:
    nbsp“安静,安静!听电视里怎么说!”
    nbsp从第一声惊叹响起到这功夫,说起来很长,但总共也就过去了几秒钟。
    nbsp因此,他们很幸运地并未错过解说员的声音。
    nbsp“接下来接受检阅的,是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编队……”
    nbsp在那一瞬间,周书万的脑子是空白的。
    nbsp他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吼出来。
    nbsp但也不知道自己的心情是什么。
    nbsp平静?
    nbsp绝不是。
    nbsp虽然表面上仍然是那副淡然的样子,但如擂鼓一般的心跳和急促的呼吸却出卖了他的内心。
    nbsp惊喜?
    nbsp好像是。
    nbsp但又不完全是。
    nbsp他早就听说过有一个自行研发三代机的十号工程,也知道原型机在两年前就已经首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如今见到真身公开亮相,喜悦固然有之,却又不像是此刻情绪的主基调。
    nbsp非要形容的话,只能是……
    nbsp一言难尽,五味杂陈。
    nbsp作为70后出生的一代人,周书万一直以来,心态都是矛盾的。
    nbsp他知道华夏的武器装备普遍落后世界主流一代以上。
    nbsp知道华夏的装甲部队甚至比在沙漠风暴行动中被乱杀的猴版t72还差一截。
    nbsp知道到1996年的时候,还没有几架能发射中距弹的战斗机。
    nbsp知道现代级驱逐舰并不是什么“航母杀手”。
    nbsp这些,都是像黄志强那样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用来嘲讽的内容。
    nbsp但,也都是真的。
    nbsp然而,他也知道,我们的军队向来擅长在敌强我弱,敌多我少的情况下战斗。
    nbsp也知道,从赤水河到到三所里,我们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nbsp他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在新的时代,人民军队仍然能继续创造奇迹。
    nbsp这到底是绝望还是希望,连周书万自己,一直以来都说不清楚。
    nbsp因此,他几乎从来不会跟那些人辩驳,甚至从来不会细想这个问题。
    nbsp因为他害怕。
    nbsp害怕自己会被说服。
    nbsp直到张漫出国之后,他才逐渐开始思考,以及跟一些同好讨论。
    nbsp关于如何在绝望中找到希望。
    nbsp其实说难听点,就是yy。
    nbsp但总归是稍微靠点谱的yy。
    nbsp所以,结论不外乎是――
    nbsp如同过去无数次一样,用巨大的牺牲换来一场惨胜。
    nbsp当然,关于取胜的具体办法,可能有很多种设想。
    nbsp但从来没有人想过,可以依靠技术和装备,哪怕是跟对手同一代的技术和装备。
    nbsp忽然间,周书万好像回到了三年以前,他刚刚和常浩南组队做课程作业的时候。
    nbsp在最终确定了那个看似疯狂的计划之后,几人曾经出去吃了一顿烤鸭。
    nbsp那天晚上,他们聊起了战斗机,聊起了空军。
    nbsp照例,聊起了歼8ii的每一个细微改进,聊起了马上就要首飞的量产型f22。
    nbsp当时,常浩南曾经跟他说过一句话:
    nbsp“放心吧,会有的,都会有的。”
    nbsp当时,他只当是对方随口一说。
    nbsp但现在回看,或许并非如此。
    nbsp歼10确实比f16出现得晚了20年。
    nbsp但终归,赶在f22服役之前出现了。
    nbsp没有被拉开代差。
    nbsp真的都有了……
    nbsp当周书万回过神来的时候,电视画面中只剩下隆隆飞离长安街的最后一个直升机编队。
    nbsp阅兵式已经结束了。
    nbsp但阅兵式造成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
    nbsp礼堂里面,一众学生刚刚还强压着的情绪总算爆发出来。
    nbsp“刚才……刚才那是歼10吧?”
    nbsp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听说过这个型号存在的。
    nbsp甚至有人在网上看到过试飞时候流传出来的照片。
    nbsp但那毕竟不是公开消息。
    nbsp谁敢保证是真的?
    nbsp或者说,谁敢相信是真的?
    nbsp要知道,六年前,歼7e才装备部队。
    nbsp两年前,歼8c才装备部队。
    nbsp但这一次……
    nbsp阅兵式上的公开亮相,还有解说员的直接证实……
    nbsp“那还能有假?”
    nbsp礼堂另一边很快有人站起来大声回答道:
    nbsp“刚才电视里已经说了,我国自行研发生产,除了歼10还能有什么?”
    nbsp“而且我看,还是挂着导弹的,是不是说明已经装备部队了?”
    nbsp又有其他人猜测道。
    nbsp“都上阅兵了,应该得服役了吧?”
    nbsp“但我听说,歼10好像是前年才首飞的,两年就服役……这不合常理吧?”
    nbsp在座的到底都是学航空的,真到了这个时候,脑子还是比较冷静。
    nbsp“那……至少也快了,否则谁敢把一种不靠谱的飞机弄到阅兵式上去?”
    nbsp“确实……”
    nbsp“有道理。”
    nbsp显然这个说法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nbsp但是,讨论却并不会因此而停息……
    nbsp型号确定了,接下来还有性能。
    nbsp“我觉得,既然国家已经决定把这个型号公开了,估计电视上很快就会有更详细的报道。”
    nbsp这个年头,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军事和武器装备日益增长的兴趣,央视已经开播了如《军事天地》等一系列节目,收视率相当不错。
    nbsp但很快,有人把目光投向了讲台上的老师:
 &

第770章 余波回荡(6K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