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4章 1-1发动机结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候,表情跟现在的诸位同事也差不了太多。
    nbsp所以只是一打眼看着旁边人的表情,再结合这个有点无厘头的问题,刘振响便知道了对方的想法。
    nbsp“老姜,再往后仔细看看嘛,虽然总级数都是9级,但r79是3611,这个是2711,核心机都不一样的(核心机只包括高压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风扇/低压压气机不算)。”
    nbsp姜甫和,燃气涡轮研究院(624所)总设计师,主持设计研发了整个涡喷13发动机型谱,为8090年代之间保持华夏空军的最基本战斗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nbsp当然,在如今这条时间线上,由于涡喷14的支棱,更新型号的飞机已经不再需要涡喷7/13作为动力了。
    nbsp而根据我国装备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惯例,如今涡喷14已经正式装备部队,涡扇10正在展开研发,那么面向未来的第四代航空发动机也理所应当地开始预研了。
    nbsp这预研的负责人,便是姜甫和。
    nbsp为了进行一些参考,1996年,624所从图曼斯基设计局搞到了r79v300发动机的部分技术资料,而其最明显的结构特征,便是三级风扇六级高压压气机一级高压涡轮一级低压涡轮的3611结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而涡扇10的设计如今还没有细化,常浩南在资料上画上去的只是个示意图,主要功能是给后面的部件级分析做参考,不仔细看的话确实分不太清楚……
    nbsp所以才有了刚刚的一问
    nbsp当然,上辈子606所在后面真正开始搞第四代发动机的时候,发现r79的核心机哪怕榨干也只能把推比做到9一级,然后又只好从头再来,最终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把涡扇15修成正果那就都是后话了……
    nbsp“不是……重点不在这……”
    nbsp姜甫和往后翻了翻,发现确实如同刘振响所说,但很快又重新抬起头来:
    nbsp“这不是涡扇10么?”
    nbsp“对啊。”
    nbsp刘振响点头。
    nbsp“不是第三代发动机么?”
    nbsp“对啊。”
    nbsp继续点头。
    nbsp“但这……这个总体结构……不是……”
    nbsp姜甫和抬起手,比出四根手指:
    nbsp“不是典型的……第四代特征?”
    nbsp通过提高单级压气机压比减少压气机总级数,从而降低喘振的可能性和发动机自重以提高性能极限,这是典型的第四代航空发动机思路。
    nbsp靠传统的8级或9级高压压气机的三代航发核心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推比做到10以上这种水平的
    nbsp大推普遍采用6级或7级,而像是ej200这样完全不考虑后续衍生其它型号的中推,甚至采用了惊人的3511结构。
    nbsp再结合减少可拆卸零部件数量和减少支撑用结构件重量,在成本和技术的双重限制下(尽管成本最后还是没限制住)实现了10一级的推重比。
    nbsp“这个么……也没有谁规定说三代航发不能用第四代航发的一些技术吧?”
    nbsp刘振响摸了摸下巴回答道:
    nbsp“至于更详细的问题,等一会你可以直接问问小常同志本人嘛。”
    nbsp实际上,他今天过来,最感兴趣的也正是这个看上去非常第四代的发动机总体设计。
    nbsp要知道,这和之前涡喷14那个压气机相比,说一句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nbsp“嘶……”
    nbsp姜甫和重新靠回椅背上。
    nbsp作为航发专家,他自然一眼就能看出来,由于核心机结构的领先,这个涡扇10,实际上有直接改进成第四代发动机的潜力。
    nbsp“那咱们624所那边的研究进度,无论如何都得加快才行,否则……怕是要用不上了……”
    nbsp(本章完)
    喜欢。

第474章 1-1发动机结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