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 歼7E总设计师的震惊【求追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天的稍晚些时候,蓉城,611研究所内。
    59岁的飞机设计师卢育英刚刚吃完晚饭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作为歼7E飞机的总设计师,他如今已经可以算是功成名就了。
    这种歼7的深度改进型深受部队好评,并且很快就可能出口到其它国家,换取宝贵的外汇。
    卢育英自己也对这个型号颇为满意。
    但满意不代表满足,随着歼7E的定型收尾工作结束,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对歼7进行下一步的改进了。
    作为611所的一员,他当然清楚十号工程目前进展顺利。
    但无论是从预防项目风险的角度,还是单从出口的角度考虑,歼7都还有继续改下去的潜力。
    不过在改进思路这块,卢育英却犯了难。
    毫无疑问,如今已经是90年代下半叶,继续搞昼间战斗机已经没有任何出路了。
    但是之前跟歼7E同步搞的全天候型号歼7C/D却并不成功,部队的评价甚至还不如前者。
    所以靠放大机体、牺牲机动性换取极为有限的超视距探测能力这条路……
    走不通!
    因此卢育英很快开始考虑全新的设计思路。
    把机头空间腾出来安装雷达,进气道则放到其它地方去。
    但尝试了几种方案之后,要么是性能无法达标,要么是改动幅度太大,总之都不太能让他满意。
    最近几个月的时间卢育英正在研究一种下颌进气的方式,但这个看似简单的结构设计难度却不小。
    机头部分的雷达罩会对迎面来流产生干扰,影响进气道的正常工作。
    大多数设计草案甚至都没能走到完稿。
    仅有的一个相对较成功的独苗,吹过几次风洞之后,发现在某些特定速度和攻角下的进气畸变甚至能突破0.3,这无疑会让WP13F发动机本就不太充裕的性能进一步雪上加霜。
    现在吃完饭回来加班,也正是为了这件事情。
    就在卢育英掏出钥匙准备开门的时候,他注意到门口墙上的信箱里塞着一个信封。
    拿出来一看,牛皮纸上面印着几个大字:
    《航空学报》编辑组。
    作为这本杂志的审稿人之一,他每年自然是会有一些审稿任务需要完成的。
    卢育英对审稿并不排斥,也从不拖延,每每收到稿件都会尽量在第一时间看完。
    这次他也不准备破例。
    只是可惜这一整个晚上怕是又无法推进手头的工作了。
    “唉……”
    卢育英叹了口气,拿着信封走进办公室。
    给自己倒了杯水之后,他回到办公桌前。
    点亮台灯,再慢条斯理地把信封拆开。
    《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一体化布局研究》
    看到题目的一瞬间,他甚至愣了一下——他还以为在看自己手下设计人员交上来的报告。
    “有点意思……”
    卢育英顿时打起了精神。
    毕竟这也正好是自己目前在研究的东西。
    他下意识翻到最后一页确认了一下,发现作者来自京航大学。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一个人,常浩南……”
    一个没听说过的名字,卢育英摇了摇头。
    京航几个水平比较高的教授他至少都听说过。
    看来这大概率是一篇普普通通甚至有点水的论文。
    毕竟航空学报的主办方之一就是京航。
 &

第37章 歼7E总设计师的震惊【求追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