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鹰之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入职第52天(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种多任务混合模式,串行处理事务的工作方式不仅采用的人不多,还常被人看作智商不高的表现。
    可是,在ema,这个世界知名的隐身复合材料制造商的工厂里,所有工作内容都一环扣一环地连接着,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指标都有严格的说明,谨慎的限定,上一个环节没有完成,下一阶段工作绝对不能开始,哪怕是同一个工作环节里,某个工作部分出产的产品达不到设定的指标,使用这个产品的另一部分工作内容,也绝对不能开始。
    看上去,这样的做法实在机械,将这种工作方式引入工作线,说它侮辱了人类这么多年的文明积累,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然而,正是这样看似“拙劣”的工作模式,却成了ema质量保证的法宝。每个工作人员只需要对自己工作的环节或是部分产品负责,只要手上的环节或器件达到工作标准要求,整条生产线走下来,最终的成品就一定能满足工作标准要求。
    相反,让每个人并行地负责某个成品的所有环节,个人精力有限和态度不端正的老大难问题,终会导致成品质量参差不齐。
    而这,正是国内材料生产技术、甚至是其他类型科技能力总是无法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根本原因。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分,以所设计的形式、比例、分布组合而成,各组分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存在。按照这样的要求,厂商生产的复合材料的质量想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最核心的因素自然是不同材料的配比数值。
    采用并行的方式制造,虽然速度快,但没有人能深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底层,所以确定最终成品最佳比例的时候,常常莫衷一是,不能拿出最权威的答案。
    即便真的有人能深入到每个环节的最底层工作,并给出最恰当的配比标准,并行生产的方式也会造成标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因为没有另一个人的介入,整条生产线的生产环节全都自己交验,质量不过关也没人知道,敷衍了事成了习惯,制造工艺又何须提升至顶尖水平。
    同样的道理,任何一项科技含量高的业务,都是由不同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完成,虽然各个业务部门存在明显界限,但只要掌握好了各个业务部门在工作流中所占的比重,并明确各项工作的完成指标,树立不同环节的权威,突破技术瓶颈,将业务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级,又怎么会做不到呢?
    这一点,殷勤明白,陶意章自然更明白。
    刚才在大堂,殷勤拍着胸脯,说要来工厂学习先进生产经验,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这会儿,看着殷勤如饥似渴地看着车间门口那张工作流程图,陶意章知道殷勤看到问题的本质了。
    “怎么样?想清楚怎么对付人家了么?”
    对接代表还在身边,陶意章不好太大声,只得趴在殷勤耳朵边上,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询问了一句。
    殷勤心里自然想着刚才说的事,可脑子还没有转出有用的法子。对陶意章,他没什么好隐瞒的,抿嘴略略尴尬了一秒,直接给了一句:“还没想好。不过师傅放心,回去,我一定给你一定满意的答复。”
    陶意章喜欢殷勤言而有信的担当模样,十分欣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应了声“嗯”,随即伸出手指了指前方,示意他跟上对接代表,先完成今天的首要任务。
    殷勤会意,三两步跟上陶意章,同小梁一同紧跟在其身后,仔细观察ema公司查找问题的过程,以此为回去的汇报,多做一份有益的准备。

第二十二章 入职第52天(2)[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