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49章 贞观十二年,终于开始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若是咱们中原的百姓,能在那些地方站稳脚跟,如此一来,就能彻底将吐蕃和西域割裂开来,就算这场战争真的不用再打下去,至少可以保证百年之内的太平,相比之下,不过是付出一些土地而已,何乐而不为?”
    “本官不同意你的看法!吐蕃和西域素有勾连,他们之间又不仅仅只有借道吐谷浑才能联系,况且,吐谷浑地势高寒,庄稼根本就长不出来多少,要么就种土豆,要么只能跟吐谷浑人一样,放牧为生,根本就不需要多少人口!”
    “老夫也觉得言之有理,人口迁徙政策的确是需要在大唐境内进行,不过吐谷浑并不需要多少人,只需从剑南道,淮南道,亦或者是蜀中的一些县府,划拨出小部分人口,填充到吐谷浑就够了!”
    “...”
    朝堂之上堪称唇枪舌剑。
    只有太子李承乾,和两位宰相,始终都没有开口。
    大唐是很鼓励人口迁徙的。
    因为大唐的百姓过于集中,关中、河北、河东这几个地方的百姓,占了全天下的六成以上。
    反观剑南、岭南等地,人口少的可怜。
    超过十万人,已经算是巨型城市。
    超过百万人,压根就没有!
    整个岭南道的人口加起来,恐怕还没有长安城和洛阳城这两个城市多!
    如果直接向吐谷浑填充人口,势必会给周围的县府,造成极大的压力,姑且不说,百姓们乐意不乐意去,恐怕当地的官员,也会哭着喊着阻挠
    因为人口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政绩。
    不过,让李承乾他们感到比较欣慰的是,没有一个人提及,要终止这场战争。
    就连最不希望打仗的那些文官,都似乎对这一点视而不见。
    争论依旧在继续,意味着今日的大朝会,肯定要比往次延长一些。
    李承乾这才开始理解他的父皇。
    在场多半都是年轻臣子,四十岁以上的人寥寥无几。
    连他们都如此的聒噪,想想当年,满朝文武都是碎嘴子老头,坐在这里该是何等的难受...
    半个时辰过后,争论终于停止了。
    其实文武百官的职责就是这样,他们的任务是拿出一些可行的方案,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和宰相的身上。
    “启奏监国太子,我等如今可以拿出两套方案,一,是将周围县府的人口,填充到吐谷浑,其二,则是以吐谷浑为国线,派出一支长期驻守在那里军队,甚至可以在当地开府建牙,请一位国公坐镇,将那里当成我大唐的羁縻州!”
    李承乾对第二个方案比较有兴趣。
    不过,他并不是皇帝,在做决定之前,需要问一问两位宰相的意见。
    王弘直和赵普对视一眼,他们当然看得出,李承乾对第二套方案上心。
    实际上,这两套方案没有多大的区别。
    一个是往那边送百姓,一个是往那边送军队,人数上没有任何的差异。
    羁縻州,说白了就是取消吐谷浑的国名,起一个大唐的名字,用军队来强行管制当地的百姓,压榨他们的劳力。
    赵普上前一步,道:“本相在上朝之前,拿到一封来自大食的求救信,监国太子在做决定之前,还请看一看这封信!”
    说着,他取出一封破破烂烂的信,交给走下台阶的小满。

第1949章 贞观十二年,终于开始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