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3章 货币政策[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都能砍价的非常离谱——可能这些人也不知道贩卖东西的原本价值,主打一个给钱就卖,随意且随性。
nbsp那么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家呢?没错,就是被和珅‘敲诈改变了送礼方式,还要成现金的大家族们。
nbsp要知道,金子、银子、包括铜钱等这些货币,在东汉末年并不是硬通货,没人家里会存放一堆钱财、银子的。部分有钱人家里倒是可能还存放一些金子、银子,但数量肯定不会太多,更多都是粮食啊、布匹这些……
nbsp这里要展开解释一下,其实在东汉末年时候,东汉朝廷所收的赋税,单单的钱财是很少很少的,基本上都是收上来一些粮食、布匹等,也叫做‘实物税,并不是后世大众心里潜意识理解的‘货币税:
nbsp这个时期的主要流通货币是铜钱(五铢钱),白银主要用于赏赐、贮藏或大宗交易,尚未成为税收和财政收支的计量单位。财政收支也多以“钱”或“粮”为单位。
nbsp同样的,在给大臣们发俸禄时候,也都是以实物为俸禄发出的,所以经常会有官至丞相,俸禄三千石;官至尚书令,俸禄两千石;赏赐的时候也会说赏赐某人布多少匹等等类似的说法。
nbsp其实东汉末年,朝廷是非常穷的,钱包括粮食等东西都到了世家大族和各地割据势力手里了。
nbsp主要原因是末年的土地兼并太严重,大量的普通农民沦为流民,他们生存不下去了,只能依附世家大族的豪强庄园,给人家打长短工,也只能混口饭吃罢了,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样就会导致田租、口赋等常规税收大幅减少。
nbsp特别是黄巾之乱后,中央几乎已经彻底丧失对地方的控制权利,地方割据势力都截留赋税,如董卓“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以掠夺财富,还有一些诸侯都各自为政,根本不上交赋税了,所以朝廷实际税源几乎枯竭。
nbsp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的朝廷常规税收名存实亡:中央仅能控制司隶等少数地区,各地偏远的地方早就脱离中央控制了,税收难以覆盖战争消耗。
nbsp朝廷包括各地诸侯都一样,主要收入也就只有两个方面:
nbsp一是非常依赖临时掠夺:如董卓毁铜人、铸小钱,曹操设“屯田”补充军粮,实为战时经济模式,非正常财政收入。
nbsp二是地方割据“进贡”:部分军阀名义上向汉献帝进贡,但数额零星且不稳定。主要是给一个意思,当然也有不给的啊,比如益州牧刘焉,多少年都不给朝廷上贡,自己担任土皇帝。
nbsp综上所述,东汉末年朝廷的财政收支已无法以常规数据衡量,中央财政体系实际瓦解,地方军阀通过割据经济维持势力。
nbsp整个国家都没有多余的钱财,百姓们家里怎么可能会有呢?在这个时代,谁家有几斤粟米粮食,那就算是‘有钱人家了,整体百姓的生活质量非常差……
喜欢。
第1673章 货币政策[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