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就是亡国之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八章 历史给水泥的代号是石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斤贡茶,可以自己选,我选了蒙顶甘露。”
    陈镒侧过了头,用力的吐了口浊气,告诉自己不生气。
    “不过是奢侈之物,你若是舍得银钱,到茶庄也能买到。”徐有贞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说道。
    陈镒颓然的说道:“那能一样吗?”
    徐有贞摸了摸下巴说道:“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不都是茶而已。”
    贡茶乃是贡品,也就是御用之物,但其实民间也有大量的买卖,口感色泽都是一样的,唯有形制不同。
    比如北宋末年,宋徽宗就喝龙团胜雪,民间卖的就是大龙茶,都是一样的货。
    “当然不一样!”陈镒看着徐有贞明知其中不同,还明知故问,就是气的牙痒痒。
    这家伙真的是越来越欠揍了!
    茶这东西,自然分好坏,其实多数,就是喝个名罢了。
    能堂而皇之的享受贡茶,这是特权。
    “你别去贵州了,就在京师吧,我要去鸡笼岛的。”陈镒依旧劝说道:“这可是左都御史,总宪啊。”
    陈镒今天寻徐有贞,自然是叙叙旧,当然他还有个目的,就是让徐有贞回心转意,回京做官,他想外出做官拿奇功牌了。
    “谁爱坐谁坐。”徐有贞压根就不上当。
    陈镒满脸悲苦的说道:“老徐啊,我年岁比你大一点,这身体眼看着不行了,再不去鸡笼岛,这辈子怕是不能去了。”
    “你都有奇功牌了,就留在京师呗。”
    陈镒打出了一张感情牌。
    徐有贞苦恼的说道:“可是,贵州百姓需要我啊。”
    他有着极为丰富的治水经验,是朝中最会治水的那个人,眼下贵州的百姓种植的三七、金不换,采摘的桐果炸出的桐油、六枝厂、滇铜厂的煤炭和铜出不去。
    云贵川黔最大的矛盾就是交通。
    徐有贞打出了一张国事牌。
    “你母亲年岁已高,家中还在尚在蒙学,你说你一直来回奔波个什么劲儿?想想你的母亲,再想想家中幼子,是不是留在京师更好一些呢?”陈镒又拿出了一张亲情牌。
    孝道。
    “自古忠孝难两全,既然食国之俸,自然要为陛下分忧。”徐有贞稍微思忖了下说道,他打出了一张忠正牌。
    忠孝不能两全,徐有贞的确是不孝,但是他的母亲表示了理解。
    陈镒和徐有贞拉扯了几个回合,读书人的拉扯总是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辨不明的。
    陈镒最终放弃了劝说徐有贞回京的打算,他自己不愿意掺和京师的狗斗,又有奇功牌在身,陈镒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打算。
    次日清晨,天蒙蒙亮,徐有贞便再次出发了。
    京中开始会试,这次的会试与以往不同,多了一道算学试卷,即便是仅仅相当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题,一些举人也是算不明白。
    朱祁钰没有降低难度,他看过卷子了,十分的简单,连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题都算不明白,还是回家种地,不要当官了。
    他没有去贡院检视会试,科举取士太多人盯着了,大明在这块极为成熟,想要舞弊的几率几乎为零,非要折腾个大新闻,给天下百姓看看笑话,也不是不行。
    他按照往常的安排,去了石景厂。
    徐四七从昨天就带着人把石景厂里里外外的打扫了一遍,连厕所都掏了一遍,还撒了一层的石灰。
    徐四七每七天到聚贤阁汇报一次石景厂、工匠学院的诸多事务。
    陛下每七天到一次石景厂,视察也好,凑热闹也罢,反正陛下能到石景厂,那代表了陛下的重视。
    国子监和翰林院,陛下一次都没去过。
    七天一次的大扫除,是所有官厂的定例,铺洒石灰、草木灰等物,是为了卫生,这也是京营的惯例。
    “平身吧。”朱祁钰翻身下马,看着石景厂就是心满意足。
    这里是工匠聚集的地方,他很喜欢这里。
    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和物质基础,石景厂的工匠们,无疑是生产力稳步前进的重要保障。
    在官厂上工的工匠们,待遇可不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官厂每天下了工,所有的工匠都必须洗澡,每天如此。
    石景厂别的可能会缺,可热水不会。
    徐四七今天带着陛下来到了燋炭司,面色古怪的说道:“陛下,臣翻看典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
    “哦?是什么?”朱祁钰很喜欢工匠们有发现、有发明。
    众所周知,陛下有些奇怪的小爱好。
    比如很喜欢机械,为此专门在十大历局弄了个墨翟的庙奉祀墨翟。
    徐四七开口说道:“《天工开物·燔石》里说: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淫,是必由之。”
    “百里内外,土中必生可燔石,石以青色为上,黄白次之。”
    “后来臣就申请礼部调阅了永乐年间龙江造船厂的志书,发现了一种石灰的制作方法。”
    徐四七摸出了一个方形的石块说道:“就是这个。”
    朱祁钰拿过来看了许久,这是一个在后世很常见的水泥疙瘩…
    徐四七继续开口说道:“这种石灰掺合桐油,就可以用于填船板缝,也可以坐桩,龙江造船厂上四坞和下四坞的塘底,都会先抹上这种石灰,加水胶结碎石。”
    “还有一些立柱之下,都会有这种石灰,这种东西加水硬结,十分的方便快捷。”
    朱祁钰确信,就是水泥,也就是水硬性石灰。
    “可以用来铺路、抹墙、填缝、砌墙,用途广泛而多样。驾步司那边已经在试着用它铺路,效果极好。”徐四七发现了一种很有用的石灰,十分的兴奋。
    朱祁钰有些感慨,大明还真的是,什么都有。
    “这玩意儿好做吗?”朱祁钰问起了工艺,不能量产,说什么发明创造?
    徐四七赶忙说道:“简单,燔石(石灰石)敲碎,舂磨研碎,加入黏土,放入石灰炉中煅烧便是。”
    历史给水泥的代号是石灰。
    可不就是石灰吗?水硬性石灰。
    石灰石加黏土,扔进窑中烧锻,最原始的水泥就出现了。
    而且还要加入黏土,还是硅酸盐的石灰。
    “铺的路在哪里呢?带朕去看看。”朱祁钰兴趣盎然的说道。
    看一群举人面对等同于六年级的数学卷子抓耳挠腮,哪有看大明工匠们发明创造有趣?
    这可都是生产力啊!

第四百八十八章 历史给水泥的代号是石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