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2.辛苦了,再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在舞台上呼风唤雨!我让你笑,你就笑,我让你鼓掌,你就鼓掌。这不就是喜剧的魅力么
    “唔……”
    许鑫想了想,说道:
    “但我觉着,就论表演形式而言,相声更像是表演的台词方面的展现……”
    “对。”
    于慊应了一声:
    “我们靠的就是一张嘴嘛。你看,就最简单的“嗯啊这是”,这捧哏的活,得合辙口。儿砸,啊!儿贼,诶!一句一句的,你都得顺着这个辙口来。在这方面来讲,不是吹啊,我是觉着,我们特么比话剧演员都牛比,知道吧?
    演员说台词的时候要可以有情绪,用表演去带动。但莪们不行。我们是固定的几个表演反应,但中间得通过语言来调动观众情绪。说白了,你要说演个东西,我们不如人家。但你就……咱就比方说吧,读剧本,形容个东西,这活,我们能来的时候,别人真不见得应的住。”
    听到这话,许鑫点点头:
    “要么说,这也是门艺术呢……语言的艺术,还真一点都不为过。”
    “是呗……就论通过语言来表述,我们不输任何行业。但一个人也就端一碗饭,一个大表演门类里,就语言这一块,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嗯嗯……”
    俩人就这么聊。
    守着茶杯,两包烟这么一聊,就聊到了十点钟,饭店都关门了这才出来。
    中间包括相声的历史,表演的认知,杂七杂八,五花八门。
    给烧饼聊的都直迷糊。
    但俩人却都觉得挺痛快的。
    最后约着下次喝酒喊着一起,因为于慊这边演艺圈的朋友也有不少,什么拍《杀破狼》的吴惊之类的,下次大家凑一起好好喝一顿……
    最后互相留了电话号,这顿饭才算完美收官。
    至于烧饼……
    唉……
    ……
    9月12号。
    西影厂要启动一部明年的献礼片的消息,在圈子里传了出来。
    但外界没什么反应。
    西影厂又没什么一线的明星艺人,粉丝们也不追捧。
    所以这消息只是小范围的传了出来。
    只知道是献礼片,但具体什么类型暂时还不知道。
    但……实话实说,圈子内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西影厂早就不是当初那个西影厂了,而大家伙也都知道明年是个大年,都知道明年是献礼片的天下,身为老牌电影厂,在怎么落魄,这种时候肯定也不会错过的。
    但也就仅此而已。
    虽然听说这次西影厂组建的都是拿过奖的“一线”团队。
    但问题是这些“一线”都是猴年马月的一线?
    一群老家伙了。
    所以,没起什么风浪。
    除了一些想熬出头的演员奔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表明了接触意向外,其他的人真没什么动静。
    而西影厂看样子也不急。
    一些对于宣传比较敏感的推手公司也看穿了西影厂的套路。
    估计具体的消息等十月初才会公布的吧?
    看看到底是什么制作,什么类型的片子。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内部的绝密会议上,《风声》的投资预算已经出来了。
    刨开宣传。
    就拍摄+制作成本,初步预算在三千到五千万之间。
    而之所以跨度会这么大的原因只有一点,就是刨开梁冰凝和杨蜜俩人的片酬外的其他演员片酬预估。
    杨蜜和梁冰凝这次属于白打工是肯定的了。
    这里的关系无需多说。
    剩下的演员,通过选角选谁,邀请谁,对方的片酬分别是多少……厂里给了一个总预算,如果按照三千万的投资,大概在一千到一千五百万之间。几乎可以说片酬就占到制作费用的百分之五十了。
    这比例相当之高,几乎可以说是开了西影厂的资金分配先河。
    不提民营企业的话……
    而这电影的制作费用倒不算太高,毕竟场景简单,主要的故事发生地就在裘庄里面。
    需要一个大的布景。
    西影厂有自己的队伍,在西安也有自己的摄影棚,畅通无阻。
    也就是说不管三千万还是五千万,这部戏的演员片酬,厂里可以说是大开绿灯了。
    否则按照以前那种四六开的来算,这电影还真请不到什么大咖。
    而预算通过之后,就开始选景。
    这部戏的内景全部都在摄影棚里搭建,唯一需要的外景选地也相当简单。
    在横店就可以直接完成。
    至于裘庄的外部建筑戏份,到时候会采用分别取景和CG制作。
    一个静态图,花不了多少钱。
    接着,许鑫就被要求提供内景搭建草稿。
    而和他对接的布景师,叫做郭正义。
    不算什么名人,手上的作品也不多。比较出名的……嗯,也就两部吧。
    一部叫做《菊豆》,一部叫做《大红灯笼高高挂》。
    嗯,就挺普通的。
    普普通通的一个中年人。
    平平凡凡。
    当然了,这话不是许鑫说的,是齐雷说的。
    西影厂,用一个连许鑫都感觉到荒诞的玩笑,向这个年轻人展开了他们的宝库大门。
    当许鑫和这位从西安特别赶来燕京,看着他拿出了一份关于《风声》的布景草稿图后,只是琢磨了不到半个钟头,就已经开始和自己达到“精神与肉体”高度重合的大牛人开始探讨布景细节时……
    人已经麻木了。
    哦对,忘记说了。
    同行的人,还有一个叫曹久平、一个叫纪健民。
    一位是美术设计,一位是灯光。
    大家当年都是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兄弟。
    不仅仅是《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纪健民还负责过一个……不算特别出名的片子。
    叫做《霸王别姬》……
    而曹久平这个美术设计也拍过一个片子,不过不属于西影厂,而是“接私活”的,受某个不知名的导演邀请,拍了个片子,叫做《英雄》……
    就普普通通。
    这些“普通人”虽然在外面已经功成名就,可在厂里发出了召唤后,就真再次拿起了北凉刀……噫?北凉刀是什么……
    可不管怎么说吧,许鑫却觉得自己像是站在椰子树下,遇到了一场大台风。
    刚刚还琢磨老师到底有没有教过台风天不要站在椰子树下的时候……
    思想还没跑偏,脑壳一疼,眼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
    妈的,离谱。
    ……
    9月16号。
    残奥会的圣火再次从鸟巢上空点燃
    开启了为期十天的奥运赛事。
    而成功点燃圣火已经不太能给许鑫带来什么特别的感触了。
    这么多人的努力……
    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
    9月27号。
    残奥会顺利闭幕。
    天朝体育代表团以89枚金牌、70枚银牌、52枚铜牌、211枚奖牌的成绩,位列奖牌榜、奖牌榜首位。
    又是一个第一。
    而这一天,导演组的所有人都聚集在了导播台上,亲眼见证了奥运圣火的再次熄灭。
    全场的观众都在欢呼。
    可是只有导播台上的人。
    沉默,无言。
    所有人在得到了直播信号已经关闭的通知后,瘫软在了椅子上。
    包括许鑫也是如此。
    2年多的时光……
    在这最后的火光黯淡时,他们已经倾其所有,消耗的一干二净。
    原本韦兰芳他们都已经商量好了,等奥运会结束,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吃一顿,喝一顿,大肆庆祝一番。
    可结束当晚,在奥林匹克选手基地的小食堂里,所有人面对这些慰劳,却显得有些“沉闷”。
    大家都累了。
    真的,太累了。
    包括张一谋也是如此。
    竟然一边喝酒,一边开始打起了哈欠。
    所有人的精气神都没了,这顿饭从原本的狂欢,变成了温馨的聚会。
    不过这也不算完。
    在奥运会创意组的人们在食堂里“躺平”的时候,大领导那边已经发来了好消息。
    9月30号。
    国宴厅。
    为奥运庆功!
    听到这个消息时,许鑫靠着餐椅,拿着酒杯,不自觉的在思考一个问题。
    那就是……
    “这也算犒赏三军了把?”
    ……
    这场盛会的结束,同样昭示着从2006年3月份就开始征集的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导演组的解散。
    所有大家留下来的资料一律封存,奥运会的所有特权全部终止。
    包括许鑫的不限号车牌什么的。
    在国庆之前,所有人要撤走自己留在会议中心、奥体、鸟巢等地一系列的个人物品,然后把这份能在天朝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资料全部封存归档,作为宝贵经验,留给后人。
    许鑫在这边其实没什么东西。
    除了几套换洗的衣服之类的,其他的都没有。
    所以他在宴席散尽后,并没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导演组办公室那打算把东西都拿走。
    准备全心全意的进入《风声》的拍摄进度以及学习之中。
    而大家也没什么离别的伤感,本身大家就同样在一个体制内,这次的嘉奖之后就算以后各奔东西了,但只要在一个体制里,就还是家人。
    甚至,奥运会已经把所有人的关系紧密的链接在了一起。
    哪怕分开了,关系也都还在。
    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都是关系。
    虽然有不舍,可还有更美好的明天在等待所有人。
    并不伤感。
    只是约定了国宴那天要是吃的不过瘾,大家就在找个地方,好好的搓一顿。
    前提是先把精气神缓回来。
    是真的没劲儿了……
    而许鑫回来时,包括张导他们其实都没回来。
    整个导演组办公室空荡荡的,就他自己。
    收拾包,提着行李,他走出了休息间。
    本来想直接做电梯走的……可不知为何,他在想了想后,却拎着包,开始一个楼层一个楼层的逛。
    导演组小办公室。
    推开门,打开灯。
    空荡荡的,空无一人。
    把一切尽收眼底后,他默默的关灯关门。
    大会议室……那块黑板还留着昨天大家一起讨论的闭幕式应急方案。
    已经不需要了。
    于是,他放下了包,走进去后拿起了黑板擦。
    擦拭的干干净净。
    最后关灯,关门。
    接着,影像技术制作,资料室,道具屋,会客室……
    一间,又一间。
    把所有屋子都转了一遍,看了一遍。
    兜兜转转,两年多的回忆翻滚下,终于,他走到了一楼。
    一楼,有一块大镜子。
    整理仪容用的。
    而镜子的后面,就是制作组的人亲自定制的一行大字: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炽白的灯光下,许鑫站在门口,扭头回望。
    看着这个与自己朝夕相伴了两年多,却注定成为自己这一生中都难以磨灭的印记与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的地方……
    想了想,他放下了行李。
    冲着门里面的一切,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
    辛苦了。
    再见。
    (注1:残奥会时间不对,写着写着犯迷糊了,但不影响,无需较真)

232.辛苦了,再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