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朱棣之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二章 明征麓川之战(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次内乱,麓川元气大伤,诸多小土司纷纷脱离其控制。
    nbsp大明趁机分设了孟养、木邦、孟定三个土府和潞江、干崖、大侯、湾甸四个长官司,麓川王国已经土崩瓦解。
    nbsp永乐年间,大明在云南和扶南半岛的势力达到了顶峰,朱棣增册了底兀剌、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
    nbsp朱棣继续对麓川实行分解政策,他将麓川的一些土司分给了孟养、木邦,并在之后升孟养、木邦为宣慰司。
    nbsp到永乐十六年,麓川已经分出了孟养、木邦、孟定三府,大侯、南甸二州,潞江、干崖、湾甸、孟连、者乐甸五个长官司,麓川的势力被极大削弱。
    nbsp然而前文说过,从永乐十六年大漠六都司设立之后,草原诸部再难对大明构成威胁,朱棣开始马放南山,休养生息。
    nbsp从那以后,武将们吃空饷、文官们贪腐之事,愈演愈烈。
    nbsp到了永乐末期,有些边疆地区开始出现了卫所兵战斗力严重下降的情况。
    nbsp再加上朱棣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北方草原,对于数年不来大明朝贡的底兀剌、大古刺、底马撒等宣慰司也不以为意。
    nbsp于是,麓川又预谋兼并周边土司,恢复思伦发时期的版图。
    nbsp永乐二十二年,麓川思任法进犯南甸州,接着主动向大明朝廷谢罪。
    nbsp对此,朱棣听之任之,在他看来,麓川不过边陲蛮夷,不足为虑。
    nbsp自从永乐十五年,思任法继承麓川国国主之位后,一直到乾熙十年,这二十年间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暗中积蓄了强大的实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乾熙十年三月,缅甸宣慰司发生内乱,思任法趁机夺取了缅甸尹洛瓦底江以西的大片土地,迫使孟养、木邦、孟那等地的宣慰使再次臣服于麓川。
    nbsp尹洛瓦底江三角洲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极其优质的稻谷产区,麓川实力大增!
    nbsp乾熙十一年五月,孟养平缅宣慰使刁宾玉实力衰弱,不能平息辖下诸部族的纷争,思任法乘机迅速扩张势力。
    nbsp同年十二月,思任法又兵犯腾越、南甸、孟养等地,并占领柔远(潞江),平缅宣慰使刁宾玉被迫投奔永昌。
    nbsp此时,平缅宣慰司所辖的各部族势力实际上已掌握在思任法手中。
    nbsp随后,思任法野心进一步膨胀,想要恢复其父所失的全部土地,他在次年(乾熙十二年)二月至三月出兵攻占了孟定、湾甸等地,大肆杀掠。
    nbsp云贵都督府军参总督黔国公沐成将此情况迅速上报朝廷。
    nbsp于是,朱高煦命邢部主事杨宁持金牌信符前往麓川,谕令思任法交还所占之地,但却被思任法拒绝。
    nbsp杨宁回到京城后,把此事添油加醋地向朱高煦作了奏报。
    nbsp大明朝臣一致认为思任法的行为等于反叛,区区边陲蛮夷,竟敢不遵大明圣天子的谕令,应当立即发兵灭之,否则大明天朝上国的威严何在?
    nbsp若朝廷对此置之不理,此事一旦传开,又会让海外万邦如何看待大明?
    nbsp毕竟,现在的大明已经在数年前按朱高煦的计划完成了军制改革,内地各省卫所兵早已换成了职业兵,而各边疆省的卫所兵经过筛选后留下的无不是精锐。
    nbsp对于朝臣们有此反应,朱高煦并不觉得意外。
    nbsp但他意识到,这件事应该就是历史上“明征麓川之役”的开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