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朱棣之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二章 究竟是哪些人反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傍晚。
    nbsp黑水城。
    nbsp行营书房之中。
    nbsp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与太子朱瞻域分座两边,正在密谈。
    nbsp“父皇打算如何处理此事?”
    nbsp朱瞻域听了朱高煦所说的杨洪密奏之事后,面露忧虑之色道。
    nbsp昨日魏国公徐辉祖派人来报,以京营新兵为骨干,从河南、山东、山西三省境内选拔卫所精兵组成的五万战兵,现已集结完毕,并启程陆续奔赴陕西。
    nbsp换言之,最多再过一个多月,朱高煦就会亲率大军从陕西北方直扑瓦剌。
    nbsp若朱高煦不能在出兵瓦剌之前,拿出解决杨洪所奏之事的方案,很可能等他在前线打仗的时候国内会因裁撤卫所重组新军而发生乱子。
    nbsp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朱高煦作为大明王朝的掌舵人,必须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合理解决杨洪所奏之事。
    nbsp“你怎么想?”
    nbsp朱高煦没有回答朱瞻域的问题,而是像往常一样,把问题又踢了回去。
    nbsp“回父皇,儿臣还没有想好。”
    nbsp朱瞻域不敢乱说,这种事牵扯太宽,万一朱高煦照他说的去做却出了纰漏,到时候对他乃至朱高煦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nbsp皇帝和太子分别是大明王朝之主、大明王朝之副主,犯下点小错漏、小毛病都没什么,反而会在百姓们心中增加几分香火气息。
    nbsp若犯下了大错,甚至是引发国家层面动乱的大错,那就是无道、失德的昏君!
    nbsp“朕知道你的顾虑在何处,此间并无六耳,只你我二人,且说说你的想法,无论对错。”
    nbsp朱高煦欲趁此机会考校、点拨太子朱瞻域,并非是找替罪羊,他在得知杨洪所奏之事后,很快就在心中拿定了解决此事的主意。
    nbsp“既然父皇想听,那儿臣就姑且言之。”
    nbsp朱瞻域恭声道:“我大明武德充沛,国人尚武之风盛行,从洪武时期至今五十余年,每年都会有人死于械斗、仇杀。”
    nbsp“而那些不满上官私相授受,惨被裁汰的原卫所指挥或佥事、千户等武官,更是崇尚武力。他们没有在血气涌上顶门之际,失去理智,做出刺杀上官之举,已是难得。”
    nbsp“这些人或逃往境外,或流浪海外,虽说是不尊朝廷改革兵制的令旨,却没有选择杀官造反,与朝廷为敌,可见多是对朝廷有所敬畏。”
    nbsp他说到这里,略作停顿,想了想,继续道:“因此,儿臣觉得,可以利用他们对朝廷的敬畏之心,增加一道补充条令。”
    nbsp“凡是具有编入新军的资格,但又不愿编入新军,且不想转职为民兵的原卫所兵将,可以递交一份申请,说明其本人不愿编入新军及转职为民兵的缘由。”
    nbsp“经所属都督府军法司核查为实之后,再把这些人调去北庭、蒲昌、安西、努尔干、辽东、贵州、交趾等都司卫所任职,且保留原职不变。”
    nbsp“当然,若有人不愿再继续任职,想脱军籍归于农民,那便按退役处置,交给兵部退役军休局按令办理即可。”
    nbsp朱瞻域起身一礼道:“此乃儿臣一时之言,必有思虑不周之处,若所言不当,还请父皇见谅。”
    nbsp朱高煦抬手道:“你我父子之间,不必整如此多的虚礼。”
    nbsp待朱瞻域坐下后,他才缓缓说道:“你能考虑到这些人对朝廷

第三百二十二章 究竟是哪些人反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