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朱棣之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明版公元纪年法(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nbsp“那好,此事依太子所言,择日再议。”
    nbsp朱高煦挥了一下袖子,大度的说道。
    nbsp退朝后。
    nbsp武英殿。
    nbsp“陛下,内阁解顾问、方顾问携带所编着作殿外求见?”
    nbsp康平行至御桌前十步外,躬身行礼道。
    nbsp朱高煦淡淡的道:“见。”
    nbsp随后,方孝孺捧着一本线装文稿,解缙跟在后面,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武英殿。
    nbsp方孝孺将文稿放在地上,与解缙一起作揖行礼道:“臣方孝孺(解缙)参见陛下,恭问吾皇圣安。”
    nbsp“朕躬安,平身罢。”
    nbsp朱高煦道。
    nbsp“谢陛下。”
    nbsp解、方两人齐声道。
    nbsp然后,方孝孺把奉命编着的《华夏通史大纲》初稿捧在手中,躬身道:“臣等已编着好大纲,请陛下御览。”
    nbsp康平从方孝孺手中接过线装文稿,将其转呈给了朱高煦。
    nbsp朱高煦拿过文稿,先仔细看了看开篇数页内容,之后又随即翻看了几页。
    nbsp“朕命你们编着华夏通史的目的是为了让天下人了解我华夏历朝历代的历史,可是这大纲初稿上的年号,着实让人头痛。就好比唐代,若非研读过唐史之人,恐怕根本就不知道‘总章与‘咸亨皆为唐高宗在位时期的年号。”
    nbsp“陛下所言,臣深以为然。”
    nbsp方孝孺先附和了一句,接着话锋一转道:“可自汉武帝开始,历朝历代的帝王皆用年号。汉末魏晋乃至隋唐宋元,所用过的年号加在一起不知凡几,除非查阅典籍,否则老臣也会出现记错记漏的情况。”
    nbsp朱高煦道:“朕觉得年号纪年过于混乱,不如让朝野内外都省事些。以夏朝建立那一年开始为我华夏历代王朝纪年的元年,定其作为四海万邦之纪年法,即所谓四海万邦公用纪年也,简称公元纪年。以夏朝建立那一年为公元元年,之前的纪年叫公元前,之后的纪年叫公元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三皇时代晚期氏族逐步发展成部落,最后出现了松散地管理一群农耕部落的首领炎帝。
    nbsp史载炎帝凡传七世,是从三皇到五帝时代的过渡时期。
    nbsp炎帝时代末期,轩辕氏在北方兴起,打败了炎帝,并以武力统一黄河流域诸部落,建立部落联盟的权力机构称为黄帝。
    nbsp这时,中国远古历史进入五帝时期。
    nbsp五帝时代属于原始社会的晚期,至最后一帝虞帝舜时,开始有了华这个族称。
    nbsp以后,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发展,中华文化模式逐渐定型。
    nbsp历史上把代表这一文化模式的族群,称为华夏民族。
    nbsp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或称夏、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夷,或称蛮夷、化外之民。
    nbsp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
    nbsp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
    nbsp朱高煦用“夏朝之始”作为四海万国公用纪元的第一年,并将此纪年法命名为“公元纪年”,实在是让方孝孺、解缙感到无比震惊。
    喜欢。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明版公元纪年法(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