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朱棣之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章 设置军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军四等。
    nbsp校官军衔由高至低依次为上军校尉、中坚校尉、少师校尉三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尉官军衔由高至低依次为云麾上尉、致果中尉、陪戎少尉三等。
    nbsp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基层士兵刻苦训练与勇猛作战,特设置独属于基层军官的军衔,也叫士兵军衔,定为三阶九等,由高至低依次为锐士、猛士、勇士三阶,每阶又分三等,最高为一等,最低为三等。
    nbsp军衔主要根据武将或士兵的综合军事能力以及资历来授予,综合军事能力与资历越高的武将或士兵被授予的军衔也就越高。
    nbsp朱高煦在文稿中指出,军衔的作用有很多,最主要是用来区别上下级关系,即在相互不知道对方官职的情况下,军衔高的是上级,军衔低的为下级。
    nbsp若在战时,统领一支军队的军事长官战死或失踪了,该支队伍剩下的众将士之中,军衔最高的将士应当充任该支军队的临时指挥官,统领其他将士继续战斗或突围。
    nbsp朱高煦认为,军衔高代表资历老,大多数士兵会对军衔高的将士表示顺服,而在主将战死或失踪的紧急情况下,按军衔高低来确定对该支队伍的统率权,是合情合理且更能凝聚军心的。
    nbsp还有,武将所能担任官职的高低与军衔有关,但并非按衔定职。
    nbsp比如拥有少师校尉军衔的武官,可以担任哨长、副哨长或队长。
    nbsp但是,在京营新的编制之下,各级军事主官的官职皆有一个基准军衔。
    nbsp即担任某一官职的武官,其所拥有的军衔不能超出某个军衔的范围,例如不能让一个拥有卫将军军衔的武将,去担任屯长或哨长。
    nbsp至于京营武官的基准军衔具体如下。
    nbsp什长的基准军衔为陪戎少尉,队长的基准军衔为云麾上尉。
    nbsp哨长的基准军衔为少师校尉,屯长的基准军衔为上军校尉。
    nbsp曲长的基准军衔为卫将军,营长的基准军衔为车骑将军。
    nbsp至于提督一军的戎政大臣的基准军衔为骠骑将军。
    nbsp同时,朱高煦指出,将来施行募兵制之后,军衔越高的将士,其退役年限也越高。
    nbsp此外,拥有官衔的文官与拥有军衔的武官,皆按衔级高低,发放衔银。
    nbsp朱高煦准备对天下官员的私田下手,所以他在文稿中以大明官员俸禄较低为由,特地设立衔银之制。
    nbsp换言之,衔银是作为俸禄之外,发放给文武官员的岗位津贴。
    nbsp而具体各级军衔、官衔对应的衔银究竟有多少,他却没有在文稿之中细说,只是用“大体上武官衔银为文官衔银一至两倍”来简单概括。
    nbsp“陛下深谋远虑,臣实在是佩服至极!”
    nbsp丘福将两份文稿叠放在一起收好,欠身行了一礼,恭敬的说道:“若依此方案改革,设置军衔,我大明将士,必将无往不胜!”
    nbsp他旗帜鲜明的表达了支持朱高煦的改革思路。
    nbsp而徐辉祖等其余四人听了丘福之言后,并没有开口反对。
    nbsp他们对于武官散阶改革为军衔制,大体上也是持赞成态度。
    nbsp众人都是经久军旅之人,在理解了军衔的作用之后,一致认为设置军衔,对大明全体官兵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nbsp五位国公之中,开国公常继祖与历城公盛延一在永乐中期继承到的爵位并不是国公,而是郡公。
    nbsp当年朱棣与朱高煦商议后,颁布施行了降级袭爵与爵考制,故而常继祖、盛延一在通过骑射等考核后,顺利继承的爵位皆是郡公。
    nbsp两人之所以能从郡公升为国公,一是朱棣有意栽培他们,特地带他们参加了北征大漠的军事行动,给他们创造了立功的机会,二是他们本身的军事能力也不差,经过多次历练之后,确实体现出了将帅之才。
    nbsp当然,朱棣为示皇恩浩荡以及制衡镇守云南的沐家,有意让三十多岁的常继祖当上了国公。
    nbsp至于今年已经接见五十岁的盛延一,却是继承了他父亲盛庸的统兵作战之才,深得朱棣及朱高煦的赏识。
    nbsp就连徐辉祖也认为盛延一在军事方面颇有建树。
    nbsp“陛下,臣对于改革散阶、勋阶一事,并无异议。”
    nbsp徐辉祖收好手中的文稿,也表示了他的赞成态度。
    nbsp“臣等无异议。”
    nbsp其余几人附和道。
    nbsp“既如此,传朕旨意,待京营改制完成之后,先将军衔制在京营三军之中试行。”
    nbsp朱高煦沉声道。
    nbsp“臣等遵旨。”
    nbsp徐辉祖等人齐声道。
    喜欢。

第二百五十章 设置军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