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整顿京营,刻不容缓[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nbsp“祀”即祭祀,尊天地鬼神,聚人心信仰。
nbsp“戎”即军事,领兵征伐,保家卫国。
nbsp洪武后期,
nbsp有一位守边将领上奏明太祖朱元璋,该将领在奏章之中建议朝廷加强禁卫军的数量及实力,强干弱枝,让天下各地兵马都打不过禁卫军。
nbsp朱元璋阅后大喜,对此十分赞赏,随后便开始设置京营。
nbsp然而,他却没有把京营之事一步做到位。
nbsp根据朱高煦的推测,
nbsp老朱当年的想法应该是收天下精兵一半拱卫京师,另外一半镇守北疆边塞,
nbsp防备草原骑兵南下。
nbsp那时,被老朱分封到北方的一众塞王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为首皆手握重兵,共同抵御来自北方的敌人。
nbsp若是朱高煦没有记错的话,洪武三十年时,北方各塞王手中的总兵力达三十万之多,只比京营少一些。
nbsp即便如此,为了天下安宁,避免塞王坐大,老朱当年规定北方边军只有在战时才归塞王节制,其他时候双方互不相干,甚至以地方衙门和守备军来钳制塞王。
nbsp朱高煦特地查阅过史料,发现洪武三十一年的京营,实际上的可战之兵竟然有五十万之众!
nbsp老朱创建京营的想法是“集天下卫所兵于京师训练选拔精锐留用”。
nbsp早些年大明还未一统天下之时,为了对外征伐用兵方便,老朱设大都督府统辖所有军队。
nbsp后来,
nbsp老朱考虑到大都督府权力过盛,
nbsp当应分权处分,于是裁撤大都督府,
nbsp改设五军都督府分别统辖诸军,即“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
nbsp由于京营负有保卫京城及作为征战时充当主力的责任,故而兵多将广,具为精锐,就连用的马匹、军械、粮草等皆为上等。
nbsp朱高煦看得出来,老朱在创立京营之初,就已经竭尽全力来保持京营士兵的战斗力。
nbsp燕王朱棣奉老朱遗诏,以藩王之身入继大统之后,为了彰显其文治武功,自然少不了要对外用兵。
nbsp因此,京营之制在朱棣的手中逐渐完善,后来三大营的问世,则标志着京营制度正式形成。
nbsp三大营,即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nbsp五军营是中军、左掖军、右掖军和左哨军、右哨军五部分组成,人数最多。
nbsp其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又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
nbsp称为班军。
nbsp隶属五军营的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
nbsp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
nbsp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
nbsp五军营首任中军主将为张玉,
nbsp首任左军主将为朱能,首任右军主将为李彬,首任前军主将为徐忠,首任后军主将为房宽。
nbsp张玉固守亦力把里城战死后,朱棣才封丘福为五军营总兵官,丘福也就成了五军营的首任总兵官。
nbsp故而在朱高煦眼中,五军营实际上的首任总兵官,就是朱棣本人。
nbsp在永乐年间,五军营由朱棣临时调集大明各行省精锐,操练后再组建。
nbsp如朱棣于永乐五年第一次亲征漠北时,就是用成型的南征军,配以从交趾、西域征调的当地土族青壮充当辅兵。
nbsp他之前调集的精锐就是由张辅操练,待成军后再与大部会和。
nbsp相较于五军营的首任总兵官丘福,第二任总兵官张辅,才开始真正具有总兵官之权。
nbsp五军营作为大明王朝的王牌军,该营自永乐五年创立以来,历经明军诸多大型战役,如平定西域、三征大漠、漠西燕然山之战、麓川之役等等。
nbsp三千营由清一色的骑兵组成
第二百四十三章 整顿京营,刻不容缓[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