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从落凤坡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八章 和议![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xgxs6.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众将都经历过多年前的赤壁之战。
    知晓疫病的危害,
    若是持续僵持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故而,此番有蒋济的劝诫,他们自是没有丝毫的顾虑,纷纷附和。
    此一言一语尽数是落入了正襟危坐于上首,身席红袍的曹操耳中。
    听闻着众人此番一道道的悲观之语。
    曹操面上也不自觉的浮现出了数分复杂的情绪。
    有悲观,有不甘,亦有满腔的无奈……
    他身为主帅,对于众人目前所说的军中各种弊端,他又何尝不知?
    只是,他是当真不愿撤军北归。
    他此番已经是二次南征江东。
    若是在无法突破江北防线,将战线推进至江东腹地。
    那他不知此生是否还有亲手覆灭孙氏的良机!
    两载多前,他浩浩荡荡地率军西进。
    依据谋士贾诩的离间计,一举瓦解了以马超为首的西凉众联军,强势平定了关陇、凉州诸郡。
    此时的他,可谓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本以为汉中、甚至巴蜀不过是旦夕之间可定!
    可残酷的事实却是摧毁了他内心间这股无敌的信念。
    与他纠缠了大半辈子,屡战屡败的刘备强势定鼎巴蜀,并以其与之争夺汉中。
    此一战,双方精锐其出。
    这也是刘备与他人生中实力最为相仿的一战。
    可他最终却败了!
    无奈败退关中,将汉川大地拱手相让。
    西线大战令他损失惨重,还折损了宗室大将夏侯渊。
    班师回朝后,他本欲再度重整旗鼓,南征孙氏,意图重振军心。
    可他却未料到,江东一方虽然进取不足,防守却颇为得当!
    大半载的相持之下,楞是令己方大军无法突破江北防线。
    接连不断的失败之下。
    此刻的曹操半响不语,他脑海中似乎是不自觉的回想起了早年的事迹。
    想他当初,率军纵横寰宇,北方各路诸侯,尽数成为了他的阶下囚。
    那时的他,以一己之力定鼎北方,是何等的风光。
    可自从赤壁一役后,一切好似都变了。
    只要是主动开启的南征战役,他就未有全胜而归。
    一时间,曹操回忆着往昔,面色间亦是充斥着各种难以言语的神情。
    最后,他更是怀恨着各种艰难的神情,权衡着蒋济等人撤军之策。
    迟迟未做下决议!
    曹操老了,也没有了当初的果决。
    ……
    而尚不知,就在曹氏大营中正在积极关于撤军的议论中喧声一片时。
    此时的濡须邬堡中,江东之主孙权居于正上首,两侧吕蒙,周泰等将分于两侧,执手而立。
    一众人也在商议着关于此战的定论。
    “主公,我军已与曹军相持了大半载。”
    “听闻驻守后方的贺齐将军传信称,数月前被击退的山越各部族似是有死灰复燃之势。”
    “如若我方不尽快结束此处的战事,恐山越人还会卷土重来,攻袭各郡县呢。”
    “此是其一,最关键的还是战火持续太久,原本只在曹营间所蔓延的疫病亦在慢慢传染过来。”
    “战事继续相持下去的话,我方所受的损失亦将不小。”
    众军中大将此番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问题所在。
    诸将亦不愿在继续战下去!
    孙权听闻着众人之语,面容间似乎是若有所思,好半响后,不由问询道,“那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此话一落。
    一侧的陆逊细细的观察了一番其面色,遂是拱手提议道,“主公,逊以为,可差人前往曹营求和,约定两方维持原来疆界,一齐退兵而归!”
    话音落下,孙权却是不自觉的侧首而观,遂回应着,“曹操携大军而来,意欲席卷我江东之地,他当真愿意议和乎?”
    此话方一道落。
    陆逊面露着平和的神色,轻轻拱手道:“主公,此一时彼一时也!”
    “双方已经僵持半载。”
    “大小战事已是百十场,濡须周边之地更是宛若绞肉机般血脂激烈。”
    “但即便如此,曹军却依然无法寸进,突破我江北防线。”
    话落于此,他似是言语间顿了一顿,随即加重语调,面色间洋溢着浓烈的笑容,高声道:
    “可现在疫病横行,曹营据闻比我军要严重得多!”
    “他们显然也已经成了强弩之末。”
    “或许此番的曹操正期盼着我方前去和议呢?”
    一言一语徐徐吐落。
    孙权不由是接连点头附议。
    陆逊所言,确实不错。
    据目前的局势而言,继续战下去对双方都将是巨大的损耗,且无太多的意义。
    他相信,以曹操卓绝的战略眼光,决然不会不顾一切的死磕。
    以至于陆逊一语后。
    孙权只是短暂的思虑一番,就同意了议和的策略。
    /19/19786/14347046

第四百二十八章 和议![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